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31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鮮半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島名。位於亞洲大陸東緣,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北接中國東北與西伯利亞,東南伸入海中約達一千公里,南隔狹窄的海峽與日本群島相對。為大陸與島嶼間的橋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王處理政事的地方。如:「朝廷」、「上朝」。
君王統治的時段。如:「朝代」、「唐朝」、「清朝」。
向。如:「坐北朝南」。
拜見、進見。如:「朝見」、「朝拜」、「朝聖」。
早晨。如:「朝夕」、「朝令夕改」、「朝不保夕」。
日子。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的滋味。如:「鮮美」、「味鮮可口」、「這魚湯真鮮。」
活的海產或新宰殺的鳥獸等。如:「海鮮」、「生鮮」。
新生產上市的食物。如:「時鮮」、「嘗鮮」。
新嫩、不陳腐的。如:「鮮果」、「鮮花」。
色彩明亮光豔。如:「鮮豔」、「顏色鮮明」。
新奇。如:「屢見不鮮」。
少、寡。如:「鮮少」、「鮮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中露出水面的陸地。如:「海島」、「離島」、「孤島」、「荒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分之一。如:「剖半」、「對半」、「半碗飯」、「半價優待」、「年過半百」。
在中間。如:「半路」、「半途而廢」、「夜半鐘聲到客船」。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透明」、「半成品」、「半生不熟」、「半信半疑」、「半新不舊」、「一知半解」、「半推半就」、「半買半送」。
朝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即現在的韓國。介於黃海、日本海之間。漢、唐以來,久為中國藩屬。也稱為「高麗」、「高句麗」、「句驪」。
半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面臨海,一面連接大陸的地形。如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族)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於是西鄉隆盛等人提出「征韓論」,主張以海外擴張來解決內政問題。但征討朝鮮半島在外交上困難較大,未獲得日本內閣多數閣員支持,最後造成參議西鄉隆盛等征韓派官員下野。日本朝廷為了安撫士族情緒,遂有出兵台灣之議。也有學者認為,日本政府「出兵台灣」並非僅為了緩和士族對內政的不滿,而是對台灣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有很清楚的認識。 三、八瑤灣事件史稱宮古島民台灣遭害事件。為琉球國宮古島民遭台灣高士佛社原住民出草殺害事件,此類事件在當時不時發生,按慣例皆由中國政府撫卹並送回琉球王國與日本政府無涉。但日方於1...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中華文化  西漢武帝前推行黃老之術而以「無為」治國。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恢復六經的正統地位,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所著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二講:「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參考資料http://learn.pmes.tyc.edu.tw/維...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影6.4 傳說俚語6.5 武器和坐騎7 信仰7.1 香港信仰7.2 台灣信仰7.3 日本信仰7.4 朝鮮半島信仰7.5 越南信仰7.6 琉球信仰7.7 漢字文化圈以外名聲8 注釋與參考文獻9 參考資料10 外部連結11 以上資料來源 生平 追隨劉備 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擔任劉備的貼身衛士。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