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1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木頭雕刻成的人偶。《隋書.卷五八.列傳.柳䛒》:「於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機關,能坐起拜伏。」《舊唐書.卷一三一.列傳.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蠱道為木偶人,署勉名位,瘞于其隴。」
2.比喻呆立沒有任何動作的人。如:「一聽到好友猝死的訊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動也不動。」
木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泥土或木頭塑雕的人像。比喻無知無覺的人。《三國演義》第七九回:「汝須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聽讒賊所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塑的人像。如:「陶偶」、「泥偶」、「木偶」。
成雙的。如:「偶數」、「對偶」、「無獨有偶」。
配偶。如:「喪偶」、「怨偶」、「佳偶天成」。
碰巧、不是經常的。如:「偶然」、「偶遇」、「偶而」、「偶發事件」、「偶一為之」。
偶像:崇拜的對象。如:「他是時下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如:「神木」、「樹木」、「草木」。
木材。如:「木板」、「木料」、「朽木不可雕」。
用木料製造的。如:「木馬」、「木屋」、「木器」。
棺材。如:「棺木」、「壽木」、「行將就木」。
失去知覺。如:「手腳麻木」。
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土木等為材料所製成的人像。《史記.卷三.殷本紀》:「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唐.張守節.正義:「偶,對也。以土木為人,對象於人形也。」漢.王充《論衡.自然》:「偶人千萬,不名為人者,何也?」
木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木頭雕的人像。《西遊記》第三九回:「真個是校尉階前如木偶,將軍殿上似泥人。」《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饒鴻生到了這個地步,就和木偶一般。」也作「木禺」。
2.比喻不靈活或不會做事的人。
機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機件可以操控活動的器械。《隋書.卷五八.列傳.柳䛒》:「於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機關,能坐起拜伏。」
傀儡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源與發展2 傀儡戲的組成3 祭煞4 參考書目 起源與發展雖然臺灣的木偶戲是在清領初期由福建移民引入,但傀儡戲的發源地並不在福建。一般認為最早的傀儡戲文獻出自唐代的《樂府雜錄》,內容敘說陳平用木偶人解漢高祖平城之圍的故事,但真人大小的木偶難以與現今不滿二尺的線控傀儡聯結,因此學者、史家對這個說法多有疑義。根據施翠峰多次的田野調查,傀儡戲的發祥地在中東,傳到印度後特別盛行。之後傀儡戲隨著佛教傳至緬甸,而後越南,最早盛行宮中,1980年代普及至民間,在越南經常可見到傀儡戲的表演。中國的傀儡戲則在14~15世紀由華僑引...
偶戲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偶戲或傀儡戲中所用的小偶人。《紅樓夢》第五○回:「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