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6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末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晚近的風俗。《漢書.卷八三.朱博傳》:「今末俗之弊,政事繁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獨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廢而不治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尾端。如:「末節」、「末端」、「末梢」。
事物的最後。如:「歲末」、「十九世紀之末」。
不重要的、不是根本的事情。如:「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碎屑、細粉。如:「粉末」、「粉筆末」、「藥末兒」。
傳統戲曲扮演中年男子的角色。如:「正末」、「副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民情。如:「風俗」、「習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
一般的、普通的、大眾化的。如:「通俗」、「俗套」、「俗文學」。
不雅、不入流的。如:「俗氣」、「低俗」、「鄙俗」、「俗不可耐」。
平凡的、平庸的。如:「庸俗」、「俗人」、「凡夫俗子」。
泛指塵世人間。如:「俗世」、「俗緣」、「俗念」、「還俗」。
外強中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何基〈送王敬巖江東都憲〉詩三首之三:「功夫真處在持操,外澤中乾亦謾勞。獨探聖言求實用,豈同末俗為名高。」 參考詞語︰外腴中乾注音︰ㄨㄞˋ ㄩˊ ㄓㄨㄥ ㄍㄢ漢語拼音︰wài yú zhōng gān釋義︰猶「外強中乾」。見「外強中乾」條。 01.金.元好問〈寄英禪師師時住龍門寶應寺〉詩:「張侯詩最豪,驚風卷狂瀾;竅繁天和洩,外腴中已乾。」 參考詞語︰中乾外強注音︰ㄓㄨㄥ ㄍㄢ ㄨㄞˋ ㄑ|ㄤˊ漢語拼音︰zhōng gān wài qiáng釋義︰即「外強中乾」。見「外強中乾」條。 01.清.趙翼〈錦囊〉詩:「老已中乾尚外強,嬉遊還逐少年場。」
王安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改易更革”﹔《本朝百年無事劄子》系統地闡述仁宗在位41年間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勸勉神宗革除“因循末俗之弊”。這類文章具有組織嚴密﹐析理精微﹐措詞大膽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語氣誠敬乾脆而又富於鼓動性等特點。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洋洋萬言﹐體大思精﹐近人梁啟超以為“秦漢以後第一大文”﹐惟賈誼《陳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荊公》第21章)。是針砭現實的雜文。如《原過》﹑《使醫》﹐短小精悍﹐巧於用比﹔《興賢》﹑《委任》﹐從正反兩面反覆論證﹐邏輯性很強﹔《閔習》﹑《知人》批判世人溺於舊習和君主不能識賢﹐筆鋒銳利﹐寄慨深遠。是...
侈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大不實的言論。明.袁宗道〈戒壇山二〉:「予再探諸洞,俱弇淺,遂返方丈,侈談所見驕諸公。」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器玩部.骨董》:「予輯是編,事事皆崇儉朴,不敢侈談珍玩,以為末俗揚波。」也作「侈論」。
玄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本真。晉.江統〈函谷關賦〉:「睹浮偽于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偷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巧飾。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末俗偷巧,內荏外剛。」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