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遠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36~)新竹人。臺灣大學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教授、哈佛化學系顧問等。民國七十五年和哈佛大學美籍科學家羅伯特、多倫多大學加拿大籍科學家波拉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八十三年至九十五年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能且有智慧的人。如:「先哲」、「聖哲」。
有智慧的。如:「哲理」、「哲人」。
尊稱別人的兒子。如:「哲嗣」。
哲學:研究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學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葉喬木。春天開白色花。果實球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甘而酸。
姓。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促學生改進,但多年來,台灣政府教育部都持續以行政命令明確宣示禁止體罰,但體罰在台灣的中小學依然盛行。李遠哲於行政院教改會主任委員兼召集人任內,在電視上發表的談話:「說起『體罰』這件事,是爭議性很大、很矛盾的一個題目。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體罰,各個學者專家、教改團體,也都指出各種不該體罰的理由。但我們老實說,國民中小學的體罰,不是一個公開的事實嗎?父母親在公開場所打孩子,理直氣狀的說,『不打不成器』,這不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嗎?民間一句俗語這樣流傳下來,好像成了父母老師打人的正當理由。我們要仔細問一問:咁有影(台語;翻成普通話是...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