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1.84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板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劇曲中的節拍。在每一小節中以鼓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拍為「眼」。《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他說完了這段科白,又按著板眼拍那個鼓。」
2.比喻條理、層次。如:「他做事很有板眼。」
3.比喻辦法、主意。如:「他這人就是板眼多。」
4.比喻關鍵的地方。如:「你說的都在板眼上,批評得也很對。」
板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眼,音樂的節拍。合板眼比喻與人的心意相符合。《金瓶梅》第六八回:「這西門慶聽了,見粉頭所事,合著他的板眼,亦發歡喜。」
板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唱戲不合節拍。後比喻說話偏離主題。也作「走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音樂的節拍。如:「板眼」、「快板」、「慢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參見「板眼」條。
一板一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板一眼」原或作「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是從戲曲音樂演變出來的成語。板和眼是傳統戲曲中表示音樂的節拍名稱。在每一小節中以檀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拍為「眼」。簡單來說,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節的一拍。戲曲之板眼可分「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以四拍為一小節,第一拍敲檀板一記,稱為「板」,後面三拍各敲一記鼓,則稱為「眼」。「一板一眼」以二拍為一小節,第一拍敲板,第二拍敲鼓。所以無論「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都有節拍清楚的意思,可用來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如清代吳趼人的《糊塗世界》卷六:「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有板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唱戲或唱歌合乎拍節板眼。形容人的言語行事清晰有條理。如:「他做起事來有板有眼,真是難得。」
一板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板一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板一眼」原或作「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是從戲曲音樂演變出來的成語。板和眼是傳統戲曲中表示音樂的節拍名稱。在每一小節中以檀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拍為「眼」。簡單來說,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節的一拍。戲曲之板眼可分「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以四拍為一小節,第一拍敲檀板一記,稱為「板」,後面三拍各敲一記鼓,則稱為「眼」。「一板一眼」以二拍為一小節,第一拍敲板,第二拍敲鼓。所以無論「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都有節拍清楚的意思,可用來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如清代吳趼人的《糊塗世界》卷六:「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
走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唱戲不合節拍。因中國戲曲稱節拍為板眼,故稱不合節拍為「走板」。如:「荒腔走板」。後比喻說話偏離主題。也作「走板眼」。
曲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學者以記錄曲牌體式、句法格律等,以示作詞的書。如太和正音譜稱為「曲譜」;而以紀錄宮調,工尺板眼以示唱法的書則稱為「宮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