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板鼓(單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其它樂種所稱的「北鼓」,北鼓是單面小鼓,以堅木為體,面竟約二十五公分,厚約十公分,中心挖一徑約五公分的月形洞,空心逐漸向鼓底擴大,上緊蒙牛皮,以雙竹籤敲擊鼓面中心,發音為「巴、拉、大」,短促而強銳,音色剛脆激烈常與拍板相輔而用。
板鼓(單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其它樂種所稱的「北鼓」,北鼓是單面小鼓,以堅木為體,面竟約二十五公分,厚約十公分,中心挖一徑約五公分的月形洞,空心逐漸向鼓底擴大,上緊蒙牛皮,以雙竹籤敲擊鼓面中心,發音為「巴、拉、大」,短促而強銳,音色剛脆激烈常與拍板相輔而用。
板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單面蒙皮,鼓框用堅實的木料製成,圓形,鼓腔內呈喇叭形,鼓面中間部分稍凸起,為鼓心。京劇和北方戲曲使用的板鼓鼓心較小,南方十番鑼鼓的鼓心較大。演奏時,將鼓空懸在繫有繩子的竹製或木製的架子上,用兩根鼓簽敲擊。在戲曲伴奏和民間樂器合奏中居指揮地位,有時用於獨奏。也稱為「梆鼓」、「單皮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定音鼓」、「京韻大鼓」、「擊鼓鳴冤」。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振動。如:「鼓動」、「鼓翅」。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拍板。用於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常與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
一板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以拍板擊打一下,為中國音樂每小節裡最強的拍子。眼,以鼓簽敲擊板鼓,為次強拍或弱拍。一板三眼即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常用以表現舒緩沉著的情境。後用以比喻言行謹守法規,沉著而有條理。《糊塗世界》卷六:「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也作「一板一眼」。
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曲藝。以韻文演唱故事,其間夾有說白,常有三弦、板鼓及響板伴奏。流行很廣,遍及全國。常與地區方言、曲調相結合,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山東大鼓」、「東北大鼓」。
拍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樂器名。打擊樂器。又名檀板:(1)由三塊長方形紫檀或黃楊木板組成,前二塊木板以細弦捆縳,再以布帶連結後面的單塊木板。敲擊時,左手持後板,使下端突起的部分撞擊前面兩塊木板發聲。用於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常與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也稱為「的穀板」、「歌板」、「象板」、「牙板」。(2)南管音樂所使用的拍板稱為「拍」,常為五片,演奏時右手執兩片,左手執三片,互擊之。
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流行於福建省莆田、仙遊二縣的曲藝。表演形式為一人站唱,並自擊簡板、梆鼓。唱腔屬基本曲調反覆體。也稱為「板鼓咚」、「咚鼓」、「咚鼓噹」。
梆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鼓的別名。參見「板鼓」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