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違背、歪曲正道。宋.業適〈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施公墓誌銘〉:「進退以義,士之節也;枉道于進,士之恥也。」
2.繞道。《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今遣騎到鄴,故使枉道相過。」唐.岑參〈送廬郎中除杭州赴任〉詩:「知君望鄉處,枉道上姑蘇。」
枉道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扭曲、違背正道以侍奉人。意謂不擇手段的討好人。《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不動心》:「凡人之動心與否,固在其加卿相行道之時也。枉道事人,曲學阿世,皆從此而始矣。」
枉道取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枉道取容」語出桓寬[鹽鐵論.第十一篇.論儒篇],在這一篇中首先是政府官員(御史)說,行政不能只秉持大原則,有時也要在小事上有些變通,稱為「小枉大直」(見「小枉大直」)。文學之士於是反駁說,你們所謂之小枉大直,實際上乃是「枉道取容」,即是歪曲道理以求諒解,是秉持正義之士所不肯做的。文字是:「……君子執德秉義而行,故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孟子曰:『居今之朝,不易其俗,而成千乘之勢,不能一朝居也。』寧窮飢居於陋巷,安能變己而從俗化。闔廬殺僚,公子札去而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魯公殺子赤,叔眄退而隱處,不食其祿。虧義得尊,枉道取容,效死不為也。聞正道不行,釋事而退;未聞枉道以求容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扭曲、歪曲。如:「貪贓枉法」。《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排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帝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2.司馬光<訓儉示康>:「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参考資料(註一)張春榮著:《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1996年1月初版。頁223-250。(註二)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188-200。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排比英文關鍵字:alignment
司馬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反之,「侈則多慾。君子多慾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慾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齊家。司馬光為了教育兒子警惕奢侈的禍害,常常詳細列舉史事以為鑒戒。他曾對兒子說過:西晉時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祟「以奢糜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於一時,「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正是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
父母之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國,己身所屬之國。《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唐.韓愈〈後廿九日復上書〉:「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捨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相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拜訪。《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今遣騎致鄴,故使枉道相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