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9.39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燿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燿德(1962年-1996年1月8日),本名林耀德,台灣作家,有詩、散文、小說、評論多種著作。林燿德高中時代即加入以溫瑞安、方娥真等馬來西亞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神州詩社,並且開始創作,期間在《三三集刊》發表詩及散文,卻也因此牽扯進「神州事件」。林燿德活躍於80年代,提倡現代書寫和都市文學,並引進不少外國文學理論。他所提倡的都市文學,並不是指城鄉的二元對立。它是一種「主題」,一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木或竹子叢生的地方。如:「竹林」、「樹林」、「森林」、「防風林」。
同類的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如:「碑林」、「儒林」、「藝林」。
像樹木一樣地密集。如:「高樓林立」。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照耀。漢.王充《論衡.宣漢》:「燭燿齋宮,十有餘日。」
2.炫耀。《淮南子.脩務》:「察於辭者,不可燿以名。」
銷鎔。《漢書.卷三○.藝文志》:「後世燿金為刃,割革為甲,器械甚備。」
羅智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斜之書》《寶寶之書》《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 評論詩人兼評論家林燿德稱他是「微宇宙的教宗」,而詩人楊牧則這樣形容他:「羅智成秉賦一份傑出的抒情脈動,理解純粹之美,詩和美術的絕對權威,而且緊緊把握住創造神秘色彩的筆意。」
夏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版,只有圖像而無文字,夏宇的詩集「備忘錄」在臺灣出版後,先後受到詩評家張默、蕭蕭、鐘玲、簡政珍、林燿德等人的評論,各家看法不一,但以肯定為主導。 著作先後出版詩集《備忘錄》、《腹語術》、《Salsa》、《摩擦.不可名狀》、《粉紅色噪音》等。 詩作欣賞(一)〈你正百無聊賴我正美麗〉只有咒語可以解除咒語只有秘密可以交換秘密只有謎可以到達另一個謎但是我忽略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等待使健康受損以及愛使生活和諧除了建議一起生一個小孩我沒有其他更壞的主意你正百無聊賴我正美麗(二) 〈歌劇憂愁夫人詠嘆調〉啊難道我竟是一個個自己難以承認的...
阿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說《秀才樓五更鼓》等,作品多篇收入高中及大學國文選教材。為七零年代台灣鄉土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亦是林燿德、林彧等人被視作1990年代後,表現頹廢都會特質的台灣都市文學的代表。 觀點 阿盛擅長經營鄉土題材及語言,也善用民間故事,在現代散文中別具一格,對記錄民間文化貢獻良多。許多民間故事隱藏著台灣人的集體性的記憶,通過匿名性的創造經由口頭傳播的流傳,標誌著台灣社會底層的、並且也是眾人的文化精華。阿盛熱愛民俗文化,通過民間文學的取用,他成功地顛覆了所謂「正統文學」的界定,使得現代散文因民間文學的闖入,在舊有的、侷限的現代散...
林仙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鄭明娳(1949~ ,散文家)指出,林仙龍在模山範水中尋找人性的價值,作品質樸而內斂,厚重而深刻。林燿德指出,在稻穗與風濤之間,林仙龍所歸屬的海洋,實際上是「心靈的海洋」。彭瑞金則說,林仙龍是新一代的軍中作家,但來自現實根土的呼喚,還是幫助他走出不同的軍中作家風格。林仙龍兼擅散文和新詩,兩者各具風格互為體現。林燿德(1962~1996,詩人)說,他的詩頗富節奏感,尤其擅長於利用斷句和長句的交織,切斷、遲延或者延長正文的時間和空間,顯現事物內在的涵...
丁旭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發現與解讀,傾心於內在理路的剖析與建構,評論對象,包括台灣當代詩人:余光中、張默、陳千武、巫永福、林燿德、紀弦、洛夫,也評論過中國詩人徐志摩、北島、顧城等人。除了詩作的解析,丁旭輝也試圖從「思潮」的角度,解讀笠詩社「新即物主義」詩學觀念的發展過程與意義;並從宏觀與微觀兼具的角度,首度提出「圖象技巧」的觀點,對台灣現代詩「圖象技巧」的形成、發展、意義與價值,做了系統化的論述。節自http://www.khcc.gov.tw/home01_1.aspx?ID=$9201&IDK=2&EXEC=L&A...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