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根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株植物所有的地下根部的總稱,即主根和各級的側根之組合。分為軸根系及鬚根系兩種。
2.同祖先的系統。《晉書.卷四六.列傳.劉頌》:「舜後姚虞、陳田本同根系,而世皆為婚,禮律不禁。」
根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之根,具由初生根發育成垂直向下生長的較粗之主根與旁生的較細支根所形成的根系,故稱為「軸根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定秩序或聯屬關係的整體或組織。如:「直系」、「旁系」、「世系」、「太陽系」。
大學中所分的學術科別。如:「中文系」、「哲學系」、「物理系」、「化學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地進行呼吸,這種根稱為呼吸根。呼吸根形狀千變萬化,有的像魚鰭般向上凸起,有的隆起來如木板。3. 淺根系與深根系:以水平方向的生長占優勢,分布在土層上部的根較淺根系;以垂直生長占優勢深入土層中的根叫做深根系。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根英文關鍵字: root 參考書目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合編...
植物器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在支持並固定植物體及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質。有的植物根部另有儲藏養分的功能,如地瓜、蘿蔔。另根據根系的型態,植物的根部另有軸根與鬚根的差異。一般而言,單子葉草本植物多屬鬚根系,雙子葉植物則多呈軸根。莖(stem):莖位於植物體的根部與葉之間,具支持及傳導的功能。有的植物莖另有儲藏養分的功能,如馬鈴薯,另有其它特化的型態如仙人掌的球莖及洋蔥的鱗莖。莖與根的最大差異在於具備節(node)與節間(internode)的構造。節是植物側芽的生長點,植物...
草原生態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因為雨量少,所以不能形成森林,雖然雨量很少,但也不至於構成沙漠。主要生產者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植物根系廣且深,植物體地下部分的重量幾乎都大於地上部分的重量)。主要食用草本植物的動物有,草食性動物(野牛、斑馬、羚羊、長頸鹿、大象等)。台灣在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雪山山脈等高山地區,都生長了乾旱、耐寒的草本植物,形成了特殊的高山草原區。(註1)3. 草原生態系也由於草原的生長和腐爛非常迅速,所以草原的土壤也含有極高的礦物質,很適合農作物的種植,像是小麥及燕麥等,或是闢為牧場養殖牛、羊、馬也都相當合適。草原地區也可分成短草大草...
潛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心引力垂直烙下,經過長時間反覆作用,使得組成山坡的物質逐漸往下坡移動。其他像是土壤的乾濕變動、植物根系的生長、地殼的震動等也都有助於邊坡物質的潛移作用。 觀察潛移當潛移在風化岩層、土、及岩石等重力作用下,通常是極緩慢的移動,極其不易引人注意的塊體移動,滑動面常不明顯。潛移速度每年可能只有幾公厘至數公分,像是樹根、籬笆、電線桿等向下坡移動,此種位移即是潛移的現象,潛移是持續不斷的作用及普遍的存在斜坡上,就每年向下坡移動的材料總體積而言,它是最重要的塊體移動作用。潛移被分成為深、淺兩種,淺的潛移就只有表土層部份發生滑動,深...
苜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系強大。莖光滑多分枝。複葉。總狀花序,開紫色花。莢果呈螺旋形,無毛,黑褐色。為重要的牧草,也可作綠肥。[例]相傳苜蓿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的。
水土保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散地表徑流,減小徑流的侵蝕能力。(2)提高土壤的抗蝕性。可採用整地、增施有機肥料和土壤聚合物、種植根系固土作用強的作物等。(3)增加植被覆蓋度,提高植被的防護作用,營造水土保持林草,調節地表徑流,防止侵蝕。(4)對於已受侵蝕的土地,除防止進一步侵蝕外,要輔以土壤物理化學性質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把土地的保護與改良結合起來。(5)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使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集中治理,連續治理。(6)因地制宜,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水土流失特點及社會經濟條件,進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體系的規劃和設計。(7)優化選用...
甜根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蔗屬(Saccharum)的甜根子草,為草本植物,具有發達的地下莖,通常株高約在一至二公尺之間,屬鬚根系,節上被有白毛,節下則披有白粉,。 葉甜根子草的葉片為單葉,互生,呈長細線形,葉緣為銳利的細鋸齒狀。 花甜根子葉的花ㄧ般在夏末至秋季之間盛開,屬於圓錐花序,頂生,其小穗成對,其上具有絲狀毛。 果實甜根子葉的果實為穎果。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下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1811。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146。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