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09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桐城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安徽省懷寧縣北。春秋時桐國所在地,漢置龍舒、樅陽二縣,唐時才改名為「桐城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梧桐:落葉喬木。樹皮平滑。葉呈心形,開黃綠色花。木材可製樂器或家具,樹皮可製紙及繩索,種子可食或榨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行政單位。古時候歸屬於州、府、道,現今則在省之下,鄉鎮之上。如:「臺北縣」、「雲林縣」、「高雄縣」、「縣政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牆。如:「為國干城」、「萬里長城」。
都市。如:「城市」、「都城」、「城鄉差距」。
劉大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資料來源 生平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桐城縣陳洲鄉人.劉大櫆受教於同鄉吳直,才華出眾。 20多歲以布衣入京,方苞見到他的文章,極其讚嘆說:“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劉生乃國士爾!”並讚他是韓愈、歐陽修一流人物,一時名噪京城,士大夫多願與其結交。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薦舉應博學鴻詞科,被大學士張廷玉壓制落選。張後知大櫆同邑,深惋惜。乾隆十五年,張廷玉特舉其參試經學,又未被錄取。大櫆60歲後為...
劉大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劉大櫆(1698-1779), 清‧桐城(安徽省桐城縣)人,字才甫,號海峰,為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應鄉試,兩中副榜,未中舉人。後應博學宏詞試,為張廷玉所黜,以教書為業,直到老年,默抑以終。後應博學宏詞試,為張廷玉所黜,以教書為業,直到老年,默抑以終。劉大魁是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方苞的得意門生,也是姚鼐的老師。劉大櫆補充方苞的理論,認為「義理、書卷、經濟」是文章的材料和內容,而「神、氣、音節」是作家之能事。方東樹曾說:「學博(劉大櫆)論文主品藻,侍郎(方苞)論文主義法。...
梅堯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聖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於農家,幼時家貧,酷愛讀書,16歲鄉試未取之後,由於家庭無力供他繼續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一職,後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擔任主簿職務。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後例升知縣,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之後,曾胸懷大志,抱有遠大抱負,他原名「聖俞」,後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聖明君王的賢臣,然而他卻沒有遇到聖君。50歲後,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後任授國子監直講,遷尚書屯田都官員外郎,...
桐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今安徽省桐城縣北。春秋時為桐國地,漢時稱為「桐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