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梆子     
瀏覽人次:1359 收藏人次:543371
1.古代用竹子或木頭製成的響器,敲擊時發出聲響,用來召集群眾、報警或巡夜打更。《水滸傳》第二回:「找莊上打起梆子,你眾人可各執鎗棒,前來救應。」《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梆子響處,箭如驟雨射將來。」
2.樂器名。由兩根硬木棒組成。音響脆而堅實,為梆子戲的主要擊節樂器。
3.梆子腔的簡稱。參見「梆子腔」條。如:「陝西梆子」、「河南梆子」。
梆子     
瀏覽人次:406 收藏人次:0
對老年人的蔑稱。也稱為「老梆殼」。
打亮梆子     
瀏覽人次:341 收藏人次:0
梆子,天亮時候打的梆子。「打亮梆子」指敲五更。《紅樓夢》第八三回:「嘴裡胡說白道,只說好像刀子割了去的是的。直鬧到打亮梆子以後纔好些了。」
梆子     
瀏覽人次:318 收藏人次:206872
一種地方戲曲腔調。因演唱時以梆子加強節奏,故稱為「梆子腔」。起於大陸地區的陝西,盛行於北方。音樂風格高亢激越,文詞通俗易懂,使戲曲藝術更加群眾化。簡稱為「梆子」。
河南梆子     
瀏覽人次:254 收藏人次:0
河南地方戲曲。流行於河南全省和陝西、山西等地。梆子腔的一種,演唱時以硬木梆子按拍,節奏鮮明。也稱為「豫劇」。
梆子     
瀏覽人次:222 收藏人次:0
梆子,竹製或木製的響器,古人巡夜打更時用以敲擊發聲。「打梆子」指打更巡夜。《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你如今可到總鋪門口去,有覓人打梆子,早晚勤謹,可以度日。」《紅樓夢》第五九回:「穿堂內又添了許多小廝們坐更打梆子,已安插得十分妥當。」
河北梆子     
瀏覽人次:179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的戲曲。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傳入河北,逐漸演變而成,曾受高腔、京劇的影響,音調高亢,表演細膩。
梆子     
瀏覽人次:169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打擊樂器。木製,長方形,中空,用竹簽敲擊,音響渾厚,多於打節拍時所用。也稱為「卜魚」、「廣東板」。
2.一種京劇中的西皮腔調。曲調活潑甜美,多用於男女抒情唱段。
陝西梆子     
瀏覽人次:130 收藏人次:0
秦腔的別名。參見「秦腔」條。
同州梆子     
瀏覽人次:116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種之一。為秦腔的支派,主要流行於陝西同州一帶,因此也稱為「東部秦腔」、「東路梆子」。起源於明代,以二弦為伴奏樂器,音調特別高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