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棄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投筆從戎」。見「投筆從戎」條。
01.唐.張鷟《遊仙窟》:「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場,煢魂莫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參與。如:「從事」、「從軍」。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掉不用。如:「棄置」、「放棄」、「拋棄」、「丟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兵器。《禮記.月令》:「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漢.鄭玄.注:「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2.兵車。《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其大小之戎,號令之用,則聽于節度使焉。」
3.兵士。《易經.同人卦.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國語.吳語》:「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
4.軍旅。如:「投筆從戎」。唐.皮日休〈白門表〉:「監戎者以聞。上赫然大怒,命大將職正其罪。」
5.戰爭。《書經.說命中》:「惟口起羞,惟甲冑起戎。」《新唐書.卷一二二.魏元忠傳》:「是知大將臨戎,以智為本。」
6.泛指西方的少數民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7.姓。如漢代有戎賜。
大。《詩經.周頌.烈文》:「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漢.毛亨.傳:「戎,大。」
你、汝。《詩經.大雅.民勞》:「戎雖小子,而式弘大。」漢.鄭玄.箋:「戎,猶女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鉛筆」、「蠟筆」、「水彩筆」。
文字的筆畫。如:「筆順」、「起筆」。
寫。如:「筆誤」、「筆者」、「代筆」、「絕筆」、「筆之於書」。
像筆一樣直的。如:「筆直」、「筆挺」。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敗筆」、「伏筆」、「驚人之筆」、「神來之筆」。
量詞:A>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B>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C>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身軍旅。如:「投筆從戎」。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二:「類此遊客子,捐軀遠從戎。」南朝陳.張正見〈紫騮馬〉詩:「將軍入大宛,善馬出從戎。」
投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棄筆從戎注音︰ㄑ|ˋ ㄅ|ˇ ㄘㄨㄥˊ ㄖㄨㄥˊ漢語拼音︰qì bǐ cóng róng釋義︰猶「投筆從戎」。見「投筆從戎」條。 01.唐.張鷟《遊仙窟》:「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場,煢魂莫返。」 
大材小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瞻問他的志向,辛棄疾說:“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金人南侵後,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棄筆從戎,在家鄉組織義軍,配合朝廷的軍隊作戰,打擊南侵的金軍,長期轉戰在大江南北。由於他堅決主張抗金,四十三歲時,被投降派解職,長期閑居,只能“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1203年,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第二年春天,宋寧宗要招辛棄疾到京城去,詢問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他的好朋友陸遊知道了,很高興。為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的英雄人物,現在當浙江東路安撫使,實在是把大材...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