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5.07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持扇婦人像(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婦人顏面簡潔有勁的輪廓力道,收放自如,極盡恰適。像右肘扇面的輕逸渾厚韻味,以及身後背景的紅褐輕佻筆調,即是釀造本畫耐人尋味的柔麗帶勁之處。事實上,那朵膝頭上的亮麗花瓣,不僅鮮嫩無比,更是掩蓋了婦人因斜身坐姿而來的不自然之感。當然那傾斜一瞥的簡潔又甜美穩健的顏面色調與筆法掌握,應是此作最迷人的不常見表現手法。
迪化街口(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作確是楊氏一生重要的典型畫作之一,不僅留下了昔日永樂町迪化街的繁盛景致,而且更畫下楊氏風格的語彙面相。結實、嚴整、洗練、純熟、是畫作的構成要素,更是楊氏的風格標幟 。當此作繪製之際,正是戰後光復之初,百事待興之時,卻可作出如此深厚有勁又洋溢鮮活生命的大作,確實不易。
日出(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道日出,道道海景,韻味皆非,感受不一,這確是畫家內斂提昇自己的最好磨練。此作水波與光影之間的交會,水色與藍海的深度,實在極盡功力門道。水波紋路映著日出光影,像萬道光波傾瀉而下般,令人眼簾愛不眨眼。白白的波光,有如CD光盤的音響起舞者,實在極盡「海」者的知音。
龍洞風浪(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如劇場的舞戲般地,作者亦開展色場的舞色者舞台,全作只見嘩啦啦的白色、黃色,甚至褐藍等等的音色交唱舞跳,然後壓下較為穩健有力的岩板色塊, 再套上紫藍遠山,就造作一幅快速節奏的海景,對於那遙遠天際蠢蠢欲動的黃黃天空,那前景舞弄翻飛白浪,只有「風之速」的語言吧!
巴黎河畔(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作筆調深厚,雖略顯暗沈,但河畔風光的特有光景,極能掌握突顯,尤其天空的鉻黃與濁濁河水的色光交影,道出了巴黎河畔街景的風味,明亮微透的天空與黑沈沈的前景對比,正道出前世紀末巴黎畫家的慣用表現法,然而不同的是作者極盡洗練且又規整的色塊筆觸組合,輕鬆暢然實是此作的特殊語言。
塔山遠眺(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作顯現的色彩調和度極佳,故有如一幅色彩樂章的交響曲,尤其配上淡薄紫黃色系的山頭和天空,更使人有如入於秋聲之味的山林交響曲樂中。高高的紅褐樹枝幹頭,就像指揮樂曲般地聳峙著大地。山林、遠山對應著,譜出一首首令人思念又心怡的作品。
冬(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完深秋,轉進深冬,像是自然的替換,更像作者的功力運轉。冬季的難度,在於色度須薄,且場景需冷又稀疏之感上,故置於多物則反難顯其冷冽之味,物少則又空蕩失其味,故排比景致,恰到好處,頗為不易。此作雖是冷冷寒冬,然而卻有引人之境,尋訪幽深林間裡的嚴冬朋友之感。
美濃風景(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作雖僅屋牆一面半角,然而色彩的饗宴,卻豐富十足。細細看,全圖僅三道主色,天空藍黑、屋頂紅褐、屋牆灰白,但是所顯現的色彩對話氣勢,十足耐看不厭,美濃一地純樸、刻苦、辛勤耕作的一面,徹底的透顯「裸露」。紅褐屋角與白牆屋面的直接交會,有如屋宇世代克勤克儉的人生歲月圖譜塗繪。
聖母連峰(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母峰是個人生高峰的象徵,因此對於高齡七十四的作者而言,大概是其畫作生涯的挑戰與期許吧!畫面中,兩座山峰顛頭的對峙獨白,不知是作者畫作之旅的比喻追求否?七○年代時,國內畫壇耆老競相繪製大山,從玉山、合歡山,及至大霸尖山,他們是否在比賽人生畫業的山峰,如此看來,高齡遠征聖母峰的楊老,似是此山群族中的山主人吧?
楊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7~1995)臺灣早期美術運動的中堅畫家。曾入日本京都美術學校,接受專門訓練。光復後,為官方美展的籌畫者與推動者。作品有〈威尼斯〉、〈喜馬拉雅山連岸〉、〈尼泊爾婦人像〉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