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92.3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回數。如:「你缺席的次數過多。」
2.代數式中,各項所包含之元(變數)的指數和,稱為「項的次數」,如x2y項的次數為3。而代數式所含各項中之次數最高者即為此一代數式的次數,如代數式x2y+2x+1的次數為3次。
相對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總體資料分成若干組,各組資料數與總資料數的比值稱為該組資料的相對次數。例如:全班共40 人,成績60∼70分有8 人,,所以成績60∼70這一組的相對次數為 0.20。
累積相對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群數據依大小排列後,將小於或等於某數值之累積次數除以總資料數,稱為以下累積相對次數;同樣地,將大於或等於某數值之累積次數除以總資料數,稱為以上累積相對次數。以上累積相對次數或以下累積相對次數都可稱為累積相對次數
反應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應速率方程式通常可寫為
  
  式中,A,B,C,…為參與反應之反應物;CA,CB,…為各反應物之濃度;k為反應速率常數。反應次數係指反應速率對其反應物濃度之冪次關係,a,b,c,…分別為反應物A,B,C之反應次數,該反應之總次數為n=a+b+c+d+…。依據碰撞原理,反應次數最高為3次。
累積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一群數據依大小排列後,計算小於或等於某一數的個數稱為以下累積次數;同樣地,大於或等於某一數的個數稱為以上累積次數。以上累積次數或以下累積次數都可稱為累積次數
例如,某班學生人數為30人,成績高於60分之人數為22人,60分的有3人,則60分以上累積次數為25,60分以下累積次數為8。
相對次數折線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數據分組中,數據點的相對次數,取代由原始次數所形成的折線圖。
總反應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反應速率是依反應物濃度而定,可以下式表之:
  
  此反應之總反應次數n=α+β+γ+…。換言之,總反應次數就是反應速率關係式中各成份濃度冪次方的總和。(參見reaction order)
階號,層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在COBOL程式語言中,於每一記錄描述句開頭,用一個二位數(從01到49)號碼表示該資料項目與其他資料項目間從屬關係者。亦即表示該資料項目在整個邏輯記錄中所屬之層次關係,階號愈小,所代表之層次愈高,最高層次之階號必須為01,至於第二層次,第三層次資料項目階號只要分別大於前一層次階號即可。
(二)在PL/1語言中,用以指定結構中名稱層次的號數,為無正負符號的十進制整數,寫在名稱的左邊,和名稱之間以空格隔開。
每秒推論次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對某些形式的人工智慧機器或專家系統之速度的測量單位。
次數線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依大小順序排列的數量資料製成次數分配表,並繪製成圖,即為次數線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