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歌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保加利亞新年慶典上的歌舞者,帶隊的是來自每個村莊的少男(Mont-zec)及少女(Mom-mei),按照慣例,有舞蹈、吟誦、及魔法儀式;其中有些和英國新年期間的類似。每位男生都帶著裝飾有紅色緞帶和舊幣的樹枝,上面則是索亞(Sourya,太陽神)的形象。在新年來到之前,大家都不必工作,並要禁食齋戒。訂婚少女要製作一種叫普拉提(platiy)的蛋糕,在裡頭放入各種植物的根或嫩芽,象徵:房子、磨坊、葡萄園、馬匹、母雞、貓等等,用來表示家庭財產。烹調之前,將一個大的舊銀幣,巴布克-昂得(babk-and)放入其中,銀幣上以交叉十字狀綁上一條紅絲線,象徵財富(fortune,又可譯為幸運)。全家...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民俗歌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亞美尼亞及其鄰近國家的吟遊詩人,為年代久遠的民俗歌舞者之專門用語。他們在兩千年前的伊朗及土拉尼亞(Turania)極受尊崇。當時法蘭克族的國王查爾斯(Charles)即被尊稱為Carolos Magnus,即「偉大的歌者」,另印度波斯王朝中的國王亦有名「Ashugs」,或Asokah(阿育王)。此傳統的民俗歌舞者從未消逝且流傳至今,現代的Ashugs可在莫斯科的亞美尼亞劇院慶典中見到,由當代頗具盛名的歌者、舞者、及演員所表演。之後有些表演者至倫敦的民俗舞蹈慶典訪問,他們被稱為「亞美尼亞的吟遊詩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歌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印度的殯葬歌者和舞者。男性稱為Minara,是付錢請來的職業藝人,為喪家提供必要的歌曲;舞者圍成一圓圈,振奮地唱歌。在泰國,這種歌舞者是所有節慶裡最突出的儀式舞者。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詞的曲子。如:「歌曲」、「歌詞」、「歌謠」、「兒歌」、「流行歌」。
唱。如:「歌唱」、「高歌一曲」。
頌揚。如:「歌頌」、「歌功頌德」。
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舞的人。如:「只見會場中,歌聲曼妙,舞者婆娑。」
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歌唱與舞蹈。《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歌舞入鄴城,所願獲無違。」《三國演義》第八回:「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
2.遊逸安樂。《左傳.莊公二十年》:「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古代女性歌舞者稱謂女樂。
採茶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我國傳統民間歌舞。通常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表演,亦有多於三人以上的集體表演。舞者身穿彩服,腰繫彩帶,男的手持錢尺作為扁擔、鋤頭、撐船竿等,女的手持花扇,作為竹籃、雨傘或盛茶器具等,載歌載舞,氣氛活躍。內容多以表現茶農勞動生活居多。
2.曲牌名。北曲入南呂宮,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