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9.3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歡宴之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中世紀英格蘭用於「十二日節」(Tweleve Days of Cresten-Messe,一月六日)時期狂歡宴飲會(Revels)中被選出之「王」的稱呼,頗有縱慾之最的暗示,因為此節慶時,人人日夜笙歌。事實上,此詞為古老傳統中的正統頭銜稱號,選出慶典之主(Lord of the Messe Revel),「Revel」或「Reulle」,為慶典中的歡慶頂峰。整個「十二日節」(主顯日)慶典主要以傳統的「冬至」慶典最受重視,此大會中選出「十二日節之王」,通常稱作「王子」或「領舞者」(Prince)、「節慶之王」(King of the Messe/Ruelle)、「圓舞之王」(Lord o...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王室」、「帝王」、「女王」、「國王」、「親王」、「王公大臣」。
群體的領袖。如:「蜂王」、「汽車大王」、「萬獸之王」。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棋王」、「拳王」。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姓。
統治。如:「王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酒食請客。如:「宴請」、「宴客」。
酒席。如:「宴席」、「晚宴」、「宴會」、「鴻門宴」。
安樂。如:「宴樂」、「宴安」、「宴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興、快樂。如:「歡喜」、「歡悅」、「歡天喜地」、「歡聚一堂」。
愛人。如:「舊愛新歡」。
歡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中世紀倫敦的律師學院(Inns of Court)中,學生及律師每年舉辦四次的活動,此歡宴都有名稱:一、萬聖節(All Hallows)在九月三十日舉行;二、爾肯威爾(Erkenwald)在四月三十日舉行;三、聖化式(Purification)在二月二日舉行;四、仲夏(Midsummer)在六月三十日舉行。這些日期並沒有和熟知的四季結算日(Quarter Days)符合。法官也會在二月二日又稱作聖燭節(Cantel-Messe)的歡宴中舞蹈。當時最大的歡宴並不僅於此,冬季的面具宴(Masque)堪稱為最熱鬧歡樂的聚集。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