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步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兵。《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步軍統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清康熙時設置,以最親信的滿族大臣充任,掌管京城內外門禁及緝捕,統率八旗步軍五營將備。雖為武職二品,但威權甚重。也稱為「九門提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走、走路。如:「步行」、「徒步」、「散步」、「安步當車」。
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如:「寸步不離」、「他的步伐長度約八十公分。」
事情發展的階段或情況。如:「國步艱難」、「到此地步」。
做事的程序。如:「步調」、「步驟」。
程度。如:「退步」、「進步」。
追隨、跟從。如:「步人後塵」。
量詞。A>用於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B>用於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立定志向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因勢利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弃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注解〕 (1) 魏: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2) 趙: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
衝鋒陷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敵方陣地向敵人攻擊。形容作戰英勇。《周書.卷一五.李弼傳》:「衝鋒陷陣,隱身鞍甲之中。敵人見之,皆曰:『避此小兒。』」《明史.卷二六一.盧象昇傳》:「象昇自將馬步軍列營都城之外,衝鋒陷陣,軍律甚整。」也作「衝堅陷陣」。
搖旗吶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水滸傳》第四一回:「就江邊看時,見城裡出來的官軍約有五七千:馬軍當先,都是頂盔衣甲,全副弓箭,手裡都使長鎗;背後步軍簇擁,搖旗吶喊,殺奔前來。」
同甘共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歡樂,共患難。《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彥章以步軍十萬人攻楊劉城,李周盡力拒守,每與士卒同甘共苦,故能得軍心,效死勿去。」也作「分甘共苦」、「同甘同苦」。
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漂浮流動。《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投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抵抗,向對方降順。《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纔經數合,只見樊愛能、何徽兩個引取馬軍先走,右軍潰散,只留步軍千餘人,盡解甲走詣北漢主軍前投降。」《三國演義》第二回:「朱儁分兵四面圍定,城中斷糧,韓忠使人出城投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