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歷歷     
瀏覽人次:4394 收藏人次:157364
清楚明白,分明可數。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歷歷述說平生事,無一不記。」
歷歷在目     
瀏覽人次:39122 收藏人次:1610796
清清楚楚的呈現在眼前。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五八.尹真人服元氣術》:「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內視五臟,歷歷在目。」《清史稿.卷二八三.覺羅武默訥傳》:「跪誦敕旨。拜畢,霧開,峰巒歷歷在目,登陟有路。」
歷歷如繪     
瀏覽人次:8688 收藏人次:315136
描寫、陳述得清楚,就像畫面呈現眼前一般。如:「他描寫生動,歷歷如繪,引人入勝。」
歷歷可數     
瀏覽人次:1108 收藏人次:136432
可以一一數清楚。《舊五代史.卷四四.唐書.明宗本紀十》:「濮州進重修河堤圖,沿河地名歷歷可數。」《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望著隔江的山色,嵐翠鮮明;那江中來往的船隻,帆檣歷歷可數。」
歷歷在眼     
瀏覽人次:533 收藏人次:0
即「歷歷在目」。見「歷歷在目」條。
歷歷可見     
瀏覽人次:491 收藏人次:0
可以讓人看得清清楚楚。宋.洪邁《夷堅甲志.卷四.鄭鄰再生》:「使引之登階,入朱門。庭下列男女僧道、雞犬牛羊,殿前掛大鏡,照人心腑,歷歷可見。」《水滸後傳》第一○回:「今日陰晦,景色凄涼;若天氣晴明,島嶼歷歷可見,定有好去處,不必憂心。」
歷歷可辨     
瀏覽人次:417 收藏人次:0
可以清清楚楚地辨別。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二.朱真人》:「始諦視之,面目、冠裳,歷歷可辨。」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盜爲子延師》:「後復沿舊途覓初地,憶叢箐中有小洞,即前所匍匐而出者,視之,則洞口已塞,新砌泥痕,尚歷歷可辨也。」
歷歷可考     
瀏覽人次:398 收藏人次:160454
可以清清楚楚地找到依據所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卜子夏為修文郎,郭璞為水仙伯,陶弘景為蓬萊都水監,李長吉召撰〈白玉樓記〉,皆歷歷可考,不能盡數。」
歷歷落落     
瀏覽人次:251 收藏人次:0
1.清楚明白。《朱子語類.卷一一五.訓門人三》:「為學,須是裂破藩籬,痛底做去,所謂『一杖一條痕!一摑一掌血!』使之歷歷落落,分明開去,莫要含糊。」
2.參差不齊。如:「窗外的竹影歷歷落落地映在窗紙上,呈現出一幅美妙的圖畫。」
歷歷可紀     
瀏覽人次:108 收藏人次:0
有清楚明白的依據。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李商隱草進劒表》:「國子司業于晦,曾上崔相國公允啟事數千字,上至堯、舜,下及隋、唐,一興一替,歷歷可紀。」《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然要曉世上有此一種人,所以歷歷可紀,不是脫空的說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