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6.28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屋而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家戶戶皆受誅罰。比喻教化失敗,惡人眾多。漢.陸賈《新語.無為》:「故曰: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者,教化使然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摹擬。如:「比畫」。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球賽的結果為3比1。」
並、靠。如:「肩比肩」。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依附。如:「朋比為奸」。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接詞: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若、如。如:「人而無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討伐。《孟子.梁惠王下》:「誅其君而弔其民。」漢.曹操〈封功臣令〉:「吾起義兵,誅暴亂。」
2.殺戮。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3.消除、剷除。《國語.晉語六》:「以惠誅怨,以忍去過。」《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誅亂除害,興利致福。」
4.懲罰、懲治。《韓非子.姦劫弒臣》:「聖人之治國也,賞不加於無功,而誅必行於有罪者也。」
5.責備、譴責。如:「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6.要求。《左傳.莊公八年》:「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資治通鑑.卷二六.漢紀十八.宣帝神爵元年》:「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房子。如:「房屋」、「屋子」、「屋頂」、「屋簷」、「屋主」。
比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房屋並列相鄰。晉.左思〈吳都賦〉:「思比屋於傾宮,畢結瑤而搆瓊。」
2.每家。形容普遍、眾多。唐.羅鄴〈牡丹〉詩:「落盡春紅始見花,花時比屋事豪奢。」
比屋可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比屋而誅
比屋而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家戶戶皆受封賞。比喻教化成功,賢人很多。漢.陸賈《新語.無為》:「故曰: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者,教化使然也。」也作「比屋可封」。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