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54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毛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孝先,三國魏陳留(在今河南省陳留縣)人,生卒年不詳。少為縣吏,以公清稱。武帝時為司空丞相,然常布衣疏食,賞賜以賑施貧族。魏國初建,為尚書僕射,後免黜卒於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表皮上的絲狀組織。如:「體毛」、「皮毛」、「羊毛」。
特指人身上的鬚髮。如:「眉毛」、「鬢毛」、「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未經加工的。如:「毛片」、「毛貨」。
驚慌害怕的樣子。如:「他嚇得心裡直發毛。」
生氣的樣子。如:「別把我惹毛了。」
小。如:「毛賊」、「毛頭小子」、「毛毛雨」。
約略的、大概的。如:「毛重」、「毛利」、「毛額」。
不透明。如:「毛玻璃」。
貨幣單位。「角」的俗稱。十毛等於一元。如:「一毛錢」。
舉止輕浮。如:「毛手毛腳」
做事粗率。如:「你這個人做事怎麼老是毛毛躁躁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圭。《說文解字.人部》:「玠,大圭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
祖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祖或歷代的先人。《三國志.卷一二.魏書.毛玠傳》:「今真奴婢祖先有罪,雖歷百世,猶有黥面供官。」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若說著俺祖先,好家私似潑天。」也稱為「祖上」。
黥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臉上刺字、塗墨。古代多用為對犯人的刑罰。《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傳.倭傳》:「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卑之差。」《三國志.卷十二.魏書.毛玠傳》:「漢律,罪人妻子沒為奴婢,黥面。」
自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含有能約束自己行為之意。《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刑鮑司馬傳.毛玠》:「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
公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或公眾。《禮記.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士。」《三國志.卷一二.魏書.毛玠傳》:「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
小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捷徑。《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操從其言,帶曹洪、李典、毛玠、呂虔、于禁、典韋六將,選馬步二萬人,連夜從小路進發。」《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要走直路,不好貪圖近便,走那小路。」
素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履卦.初九》:「素履,往,無咎。」指安分守己。《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等傳.評曰〉:「毛玠清公素履,司馬芝忠亮不傾,庶乎不吐剛茹柔。」
親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親近、親信的人。《三國志.卷一二.魏書.毛玠傳》:「文帝為五官將,親自詣玠,屬所親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