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15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族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誌是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蒐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詳細地、動態地、情境化描繪和解釋的一種方法。它探究的是特定文化中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例如:文化中的人、事、時、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響過程。一般稱為人種誌或民族誌研究法。民族誌研究基本訴求是能掌握人們每天活動的意義,它鼓勵研究者離開研究室,走入研究場域,真正的了解當地人們所思所行。研究者不但是研究對象生活的參與者,也是觀察者。研究者必須「長時間參與」,無論是以被研究者能感受到或無法感受到的方法,並以「訪談」方式蒐集資料,掌握研究場境中當地人的觀點,瞭解當地人對自身所處生活世界的看法,亦即從當地人的...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在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Hammersley, M. &Atkinson, P. (1995). Ethnography: Principles in practice. NY: Routledge.Angrosino, M.著,張可婷譯(2009)。民族誌與觀察研究法。臺北市:韋伯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住、記憶。如:「永誌不忘」。
記錄活動的資料。如:「航海日誌」、「教室日誌」。
表示。如:「誌哀」、「誌慶」。
一種記事的文體。如:「碑誌」、「墓誌」。
定期出版的刊物。如:「雜誌」。
標識、記號。如:「標誌」、「交通號誌」。
記錄。如:「謹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屬。如:「家族」、「親族」、「宗族」。
有共同屬性的。如:「族群」、「水族」、「上班族」。
人種的類別。如:「漢族」、「藏族」、「斯拉夫族」。
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咸信共享文化的群體,稱為「民族」,即由有共同之血緣、生活、語言、宗教信仰或風俗習慣而結合的群體。民族常與族群、國族、種族的定義相互包含且混用。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ctra complex)則是性慾固著於父親。佛氏希冀此模型能放諸四海皆準,故轉求古典神話和當代民族誌以為比較素材。弗氏戀母情結一詞,原名戀母情結|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即取自著名悲劇|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索福克裡斯之名作《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弗氏如是言道:「我從自己身上發現對我母親的愛,對我父親的妒。如今我認為此乃孩童遍存之現像。」佛氏嘗試於心理動態層面落實此發展模式。每一階段均為邁向成人的性成熟期之進程,該成熟期將產生堅實自我,並發展出延遲慾望滿足之能力。(參見《...
人種誌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種誌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在用詞上,王文科採用「人種誌研究」,劉仲冬採用「民族誌研究法」,楊孟麗與謝水南則譯稱「人種誌研究」。人種誌研究是蒐集資料的基本策略,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教育人類學(educational anthropology)、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田野研究(field research),其意義為:「交互作用」的研究(interactive research),在田野做密集時間的觀察、訪問與記錄的過程。人種誌研究不像統計分析,有特定的研究...
描述性研究與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學者論述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實驗研究和相關研究都是在探索各變項間的關係。但是,有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僅是描述一些研究者關心的事情。調查或晤談是一種描述性研究。民族誌研究又是另一種描述性研究。進行民族誌研究時需要長時間對某一社會環境(如教室或學校)做觀察。例如,曾有一描述性研究,描寫經費充裕和經費不足的學校生活,赤裸裸地指出美國教育體系中的不平等。又如Jennie與Oakes(1985)也曾描述能力分班和常態編班的中學老師的教學...
伊能嘉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督府命令,深入原住民部落,對全臺灣原住民進行調查。調查成果集結成《台灣番人事情》,是臺灣最早的全島民族誌,臺灣原住民族也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分為九族。(註2)除了調查原住民以外,伊能嘉矩也開始對漢人歷史產生興趣,明治39年(1906)再度受總督府之命,編纂《理番誌稿》。兩年後因故回到日本,但仍持續進行臺灣研究,並且熱衷於故鄉的歷史與民俗研究。明治42年(1909),伊能嘉矩完成《大日本地名辭書序編─台灣篇》;大正11年(1922)總督府設立「台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聘請伊能嘉矩撰寫清代臺灣歷史,這就是後來對臺灣史研究...
布爾迪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劃分為三個時期:五〇年代末期:在前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進行田野調查,探究工農困境,個時期的布爾迪厄以民族誌工作者的眼光看待世界,也為後來創新社會學理論打下基礎。六〇年代中期:研究重點轉向教育和文化社會學領域,逐漸發展出一套具有創意且效力龐大的體系。作品有:《繼承者:論學生與文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