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族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thnography
作者: 葉乃靜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族誌是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蒐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詳細地、動態地、情境化描繪和解釋的一種方法。它探究的是特定文化中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例如:文化中的人、事、時、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響過程。一般稱為人種誌或民族誌研究法。民族誌研究基本訴求是能掌握人們每天活動的意義,它鼓勵研究者離開研究室,走入研究場域,真正的了解當地人們所思所行。研究者不但是研究對象生活的參與者,也是觀察者。研究者必須「長時間參與」,無論是以被研究者能感受到或無法感受到的方法,並以「訪談」方式蒐集資料,掌握研究場境中當地人的觀點,瞭解當地人對自身所處生活世界的看法,亦即從當地人的視野及角度觀察他們的文化生活,以真正掌握當地日常生活的社會過程。並以全觀的方式,盡可能地完整描繪所探索的研究團體。可以說,民族誌也是針對一個人類團體,包括其機構、人際行為、物質產物以及信仰,進行描述的藝術與科學。在質化研究中,民族誌研究已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在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Hammersley, M. &Atkinson, P. (1995). Ethnography: Principles in practice. NY: Routledge.Angrosino, M.著,張可婷譯(2009)。民族誌與觀察研究法。臺北市:韋伯文化。
參考資料: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在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Hammersley, M. &Atkinson, P. (1995). Ethnography: Principles in practice. NY: Routledge.Angrosino, M.著,張可婷譯(2009)。民族誌與觀察研究法。臺北市:韋伯文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族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