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或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部 + 4 畫 = 8 huò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表示不確定,有所選擇。如:「或者」、「或許」。
  2. 代稱某人、有人。如:「或曰」、「或貴或賤」。
  3. 有的,虛指某事物。如:「或多或少,總有些出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解釋:
  1. 也許。表示不肯定的語氣。
    【例】或許
  2. 連詞。表示選擇或列舉。
    【例】這次郊遊你到底去或不去?
  3. 代詞。泛指人,指某人、有的人。
    【例】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禮記 .中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解釋:
[副]
也許。如:「或許」。《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
[連]
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樂」、「去或不去?」《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今之刑賞,或由喜怒,或出好惡。」《三國演義》第三七回:「或駕小舟游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
[代]
1.泛指人或事物。相當於「有人」、「有的」。《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群山叢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參立前塢中。」
2.誰。表示疑問的語氣。《詩經.豳風.鴟鴞》:「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選.潘岳.藉田賦》:「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繼之者,鮮哉希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r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一布林函數,若有一引數值為真,則輸出值為真。真值表如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