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則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部 + 7 畫 = 9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規範、榜樣。
    【例】準則、以身作則
  2. 法度、規章。
    【例】法則、細則、青年守則
  3. 效法。
    【例】則天、則古
  4. 做。
    【例】則甚、則聲
  5. 便、就。
    【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6. 量詞。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
    【例】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依照等級劃分物體。《說文解字.刀部》:「則,等畫物也。」
2.效法。《孟子.滕文公上》:「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
3.做。參見「則甚」、「則聲」等條。
[名]
1.法度、規章。如:「法則」、「細則」、「稅則」、「青年守則」。《書經.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2.規範、榜樣。如:「以身作則」。《詩經.大雅.抑》:「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3.量詞。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4.姓。如漢代有則長。
[連]
1.便、就。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鏡花緣》第一二回:「酒過一、二巡,則上小盤小碗。」
2.表示平列、對待的關係。《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3.只、僅。《荀子.勸學》:「口、耳之閒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端雲孩兒該打呵,看小生面則罵幾句。」
4.卻、而。如:「欲速則不達。」《孟子.梁惠王下》:「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
5.如果。《左傳.僖公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6.是、乃是。《孟子.公孫丑下》:「此則寡人之罪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