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即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ˊ
部 + 5 畫 = 7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就是。如:「亞聖即孟子。」
  2. 當時、當地。如:「即日」、「即刻」、「即席」、「即時」。
  3. 就、便,有立刻的意思。如:「黎明即起」、「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4. 靠近。如:「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
  5. 若、縱使。如:「即使」、「即令」、「即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靠近、投向。
    【例】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
  2. 到、登上。
    【例】即位
  3. 當下。
    【例】立即、即刻、即知即行
  4. 就是、便是。
    【例】俯拾即是、非此即彼
  5. 便、就。
    【例】一觸即發、一發即中
  6. →即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到、登上。如:「即位」。
3.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形]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副]
1.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2.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3.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連]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