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應 - 教育百科
播放
部 + 13 畫 = 17 [一]yīng[二]yì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注音:
解釋:
  1.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2.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3.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4.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5.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6. 接受。如:「應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g
解釋:
  1. 當、該。
    【例】應該、應當、應有盡有
  2. 表示推測之詞。
    【例】此曲祇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唐.杜甫〈贈花卿〉詩)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g
解釋:
  1. 回答、附和。
    【例】回應、裡應外合、同聲相應
  2. 允許、承諾。
    【例】答應
  3. 對付。
    【例】隨機應變、應接不暇
  4. 證實。
    【例】應驗
  5. 適合。
    【例】得心應手
  6. 接受。
    【例】應邀
  7.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g
解釋:
[副]
1.當、該。《詩經.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南史.卷三六.江夷傳》:「人所應有盡有,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深乎?」
2.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南朝陳.徐陵〈走筆戲書應令〉詩:「秋來應瘦盡,偏自著腰身。」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祇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g
解釋:
[動]
1.回答。《後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伯升笑而不應。」《水滸傳》第六回:「由洒家叫喚,沒一個應。」
2.允許、承諾。《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紅樓夢》第九六回:「說是要救寶玉的命,諸事將就,自然應的。」
3.附和。如:「裡應外合」、「同聲相應」。《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4.對付。如:「應世」、「隨機應變」。《莊子.齊物論》:「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5.證實。如:「應驗」。《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紅樓夢》第四九回:「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
6.適合。如:「得心應手」。《易經.恆卦.彖曰》:「巽而動,剛柔皆應。」《老殘遊記》第七回:「其實,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已經足用了。」
7.接受。《管子.小匡》:「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
[名]
姓。如明代有應元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ì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回答、應答。
    例如:叫規半晡攏無人應聲。Kiò kui-puànn-poo lóng bô-lâng ìn-siann. (叫半天都沒人回音。)
  2. [動] 回聲。
    例如:新厝較𠢕應聲。Sin tshù khah gâu ìn-siann. (新房子容易有回音。)
  3. [動] 言語頂撞。
    例如:𠢕應喙 gâu ìn-tshuì(愛頂嘴)、應喙應舌 ìn-tshuì-ìn-tsi̍h(頂嘴)。
音讀: 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ì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應話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