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動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ˋ
部 + 9 畫 = 11 dò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òng
解釋:
  1. 物體改變原來狀態或位置。與「靜」相對。
    【例】吹動、移動、走動
  2. 使用。
    【例】動筆、動刀、動腦筋
  3. 有所作為、開始做。
    【例】動工、動身
  4. 觸發、感觸。
    【例】動怒、感動、心動
  5.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效果。
    【例】提不動、拿不動、搬不動
  6. 每每、往往。
    【例】動輒得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òng
解釋:
[動]
1.事物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與「靜」相對。如:「別動我的東西!」、「風吹草動」、「動一動,比較不冷」。
2.使用。如:「動筆」、「動刀」、「動腦筋」、「動心思」。
3.有所作為、開始做。如:「大家肯合作,動起來就快了!」、「動工」、「動身」。
4.觸發、感觸。如:「動怒」、「動人」、「感動」、「心動」。
5.吃。如:「他向來不動葷腥。」
[副]
1.每每、往往。如:「動輒得咎」。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每一獨往,動彌旬日。」
2.用在動詞之後,表示效果。如:「提不動」、「你說動他了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ā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改變原狀,靜的相反。
    例如:伊哪會袂振袂動?I ná ē bē-tín-bē-tāng? (他怎麼無法動彈?)
  2. [動] 開始去做。
    例如:動工 tāng-kang(開始工程)、動土 tāng-thóo(破土)。
  3. [動] 運用。
    例如:動腦筋 tāng-náu-kin、動拳頭拇 tāng kûn-thâu-bú(動手打人)。
音讀: tō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行為。
    例如:一舉一動 it-kí-it-tōng。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振動 相關客家語 停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