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也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2 畫 = 3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同樣。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表示動作或狀態並列。如:「客人中有走路來的,也有騎車來的。」、「屋內也熱,屋外也熱,真不知要躲到哪裡才好!」
  4. 尚可、還可以,表示委婉、讓步的語氣。如:「不說也罷」、「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5. 表示加強的語氣。如:「一點也不辛苦」、「再也不敢說謊了」、「他一句話也不說就走了。」
  6. 助詞。多用於文言文。①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我乃齊天大聖孫悟空是也!」②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如此景物,豈是幻也?」、「英年早逝,真可悲也!」③用在句中,表示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助詞:(1) 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
    【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2) 表示疑問的語氣。
    【例】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 表示感嘆的語氣。
    【例】悲也! (4) 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2. 同樣。
    【例】這件事我知道,你也知道。
  3. 又。
    【例】客人中也有坐車的,也有走路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助]
1.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如:「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
2.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此畫果真邪?幻也?」
3.表示感嘆的語氣。如:「悲也!」《左傳.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4.用來引起下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孟子.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
5.數事並舉而論時用。《禮記.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如:「你再也休提。」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7.表示或者、還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姦夫在那裡?姓張姓李?姓趙姓王?可是長也矮,瘦也胖?」《水滸傳》第四○回:「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
8.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語氣。《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唐.柳宗元〈黔之驢〉:「形之龐也類有德。」
[副]
1.同樣。如:「我懂,你也懂。」、「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強調兩事並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車的,也有走路的。」《紅樓夢》第八回:「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
3.表示強調。如:「一點也不」、「再也不敢」、「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
4.表示轉折。《紅樓夢》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5.表示委婉、讓步。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又音: ā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亦。表示相同關係。
    例如:這項物件有也好,無也好,攏無要緊。Tsit hāng mi̍h-kiānn ū iā hó, bô iā hó, lóng bô-iàu-kín. (這個東西可有可無,都沒關係。)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