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子產 - 教育百科
ˇ
ˇ
zǐ ch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ǐ chǎn
解釋:
春秋鄭大夫公孫僑的字。生卒年不詳。其人博洽多聞,長於政治,歷簡公、定公、獻公、聲公執政大夫。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處兩大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卒,孔子為之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子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子產名僑,是春秋時鄭公子發的兒子,發字子國,是鄭穆公的兒子,所以子產亦被稱為公孫僑。
  子產在少年時,便嶄然露頭角。鄭簡公元年,鄭國的子國和子耳侵蔡,獲蔡司馬公子燮。鄭國人都很高興,只有子產沒有隨聲附和,並且說:「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楚人來討,能勾從乎?從之,晉師必至,晉、楚伐鄭,自今鄭國不四五年,弗得寧矣!」子產當時只是一個二十歲的青年,當舉國若狂的時候,能夠有這樣冷靜的頭腦,實在是家國的祥瑞。他父親子國是一個侵蔡有功的人,而子產不以感情而昧卻理智,更值得我們欽佩。
  過了兩年,鄭國有變亂,當國的子駟、司馬子國、司空子耳都被殺。子產聽見了亂事,指定看守門戶的人,分派家中各事的主管,封閉了府庫,完成了守備。他把家兵列成隊伍出來,有兵車十七乘。他哭了父親的尸,乃向北宮的盜賊進攻,他得著國人的幫助,殲滅了盜眾,只跑脫幾個人。
  亂事平後,由子孔執政,子孔定下「載書」(盟書),叫大家以位序聽命而行,不得干預政事。子產勸子孔道:「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不如焚書以安眾!」子孔聽了子產的話,把載書焚去,民眾遂定。
  子孔為政專擅,不為國人所附,簡公十二年,子展、子西(子駟的兒子)又率國人伐子孔,子孔被殺後,子展當國,子西聽政,而子產被立為卿。後諸公子爭寵相殺,又欲殺子產,子皮諫止之。
  鄭簡公二十三年,鄭國爭亂平定後,子皮授子產政。在子產為政二十年內,他先得了子皮的信任和幫助,勵精圖治,一切出以合理的手段,終獲全國上下的愛戴,使鄭國在大國之間,能維持一個小康的局面。
  孔子說:「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地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此與孔子為政之道「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是一致的。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載: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如何?」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他,不如小決……」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前面所說子產「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兩語,以及不毀鄉校一事,可以看出子產之重視民主的態度。
  〔左傳〕昭公六年載:子產「鑄刑書」一事,是指把法律條文刻在金屬器皿上面,使民眾都了解,士師不得上下其手。這是子產重視法治的表現。子產為救世不得不鑄刑書,有了子產的鑄刑書,一般人遂得以研究法律。到了戰國,李悝、商鞅一輩人出來,我國的法律逐漸形完備。
  此外子產主張「人性政治」,主張「破除迷信」也是他治鄭主要政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子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