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寧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ˊ
部 + 11 畫 = 14 [一]níng[二]nì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安定。如:「安寧」、「寧靜」。
  2. 表願望的用語。如:「寧可」、「寧願」、「寧死不屈」、「寧為玉碎」。
  3. 歸寧:女子出嫁後回娘家向父母問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íng
解釋:
  1. 安定、平息。
    【例】安寧、寧靜、息事寧人
  2. 情願、寧願。表示選擇後的結果。
    【例】寧可、寧死不屈、寧缺毋濫
  3. 探望、問安。
    【例】歸寧
  4. 寧夏省的簡稱。
  5. 清朝以南京為江寧府治,故簡稱為「寧」。
    【例】寧漢分裂
注音:
漢語拼音: nìng
解釋:
  1.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íng
解釋:
[形]
安定。如:「安寧」。《詩經.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遼史.卷三一.營衛志上》:「隨陽遷徙,歲無寧居。」
[動]
1.省視、問安。如:「歸寧」。唐.韓愈〈贈張童子序〉:「童子請於其官之長,隨父而寧母。」
2.回家。《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沈昱并原告人,寧家聽候。」
3.平息。唐.李嶠〈為水潦災異陳情表〉:「以寧眾口之囂謗,以答三靈之譴咎。」
[副]
1.情願、寧願。表示選擇後的結果。如:「寧可」、「寧死不屈」、「寧缺毋濫」。《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2.豈、難道。《戰國策.趙策三》:「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3.乃、竟然。《詩經.大雅.瞻卬》:「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胡質》:「胡通達,長者也,寧有子孫不?」
[名]
清朝以南京為江寧府治,故簡稱為「寧」。如:「寧漢分裂」。今稱為「京」。
[助]
語氣助詞,無義。如:「寧耐」。《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害。」
注音:
漢語拼音: nìng
解釋:
[名]
姓。如漢代有寧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î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