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故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部 + 5 畫 = 9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原因、理由。
    【例】原故、托故、無緣無故
  2. 有意、存心。
    【例】明知故犯、故作神祕、故弄玄虛
  3. 過去的事物。
    【例】溫故知新
  4. 好友、舊識。
    【例】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5. 原來的、以前的。
    【例】故居、故國、故交
  6. 意外的事情、事件。
    【例】變故、事故
  7. 死亡。
    【例】病故、身故
  8. 因此、所以。
    【例】今天實在太忙,故未能赴約,深感抱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原因、根由。如:「托故」、「無緣無故」、「不知何故」。《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2.意外的事情、事件。如:「變故」、「事故」、「家庭多故」。《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昭伯問家故,盡對。」晉.杜預.注:「故,事也。」
3.好友、舊識。如:「沾親帶故」、「一見如故」。《隋書.卷七○.李密傳》:「乃散家產,賙贍親故。」
4.過去的事物。如:「溫故知新」。《文選.班昭.東征賦》:「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動]
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
[形]
1.原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國」、「故交」。《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唐.王維〈春中田園作〉詩:「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2.死去的。如:「故總統」。
[副]
1.本來、從前。《左傳.昭公十三年》:「又奪成然邑而使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惡》:「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2.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物,應對玄言。」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也故違了皇宣命,都是些吃倉廒的鼠耗,咂膿血的蒼蠅。」
3.仍舊、依然。《史記.卷四.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三:「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連]
因此、所以。《論語.先進》:「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ò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以前的、舊的。
    例如:故事 kòo-sū、故鄉 kòo-hiong。
  2. [名] 事情發生的原因。
    例如:無緣無故 bô iân bô kòo。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