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刻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部 + 6 畫 = 8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雕,用刀子挖。如:「刻字」、「雕刻」、「刻圖章」、「刻骨銘心」、「刻舟求劍」。
  2. 短時間。如:「頃刻」、「即刻」、「稍候片刻」、「春宵一刻值千金。」
  3. 苛毒、不厚道。如:「苛刻」、「刻薄」。
  4.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古代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如:「我們九時三刻在校門口見。」
  5. 深刻:①對事理能進一步研究。如:「深刻探討」。②深入,不容易忘記。如:「印象深刻」。
  6. 刻苦:儉樸而能吃苦。如:「刻苦耐勞」、「生活過得很刻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雕鏤。
    【例】刻字、雕刻、刻舟求劍
  2. 喻牢記。
    【例】那段美好的回憶,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版上。
  3. 程度深的。
    【例】嚴刑刻法
  4. 限定。
    【例】刻日啟程、刻期完成
  5. 時候。亦指短暫的時間。
    【例】刻不容緩、此時此刻
  6.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古代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
    【例】我們九時三刻在校門口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雕鏤。《說文解字.刀部》:「刻,鏤也。」如:「刻字」、「雕刻」、「刻舟求劍」。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
2.牢記。如:「那段美好的回憶,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版上。」
3.傷害、剝削。《荀子.禮論》:「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唐.楊倞.注:「刻,損減。」唐.柳宗元〈封建論〉:「大逆未彰,姦利浚財,怙勢作威,大刻於民者,無如之何。」
4.限定。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越數日,遂命法視師江北,刻日西征。」
[形]
程度深的。如:「嚴刑刻法」。
[名]
1.古代計時的名稱,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周禮.夏官司馬.挈壺氏》:「縣壺」漢.鄭玄.注:「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焉,大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
2.時候。亦指短暫的時間。如:「刻不容緩」、「此時此刻」。《西遊記》第九二回:「這家酬,那家請,略無虛刻。」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動]1.2.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雕刻、鏤刻。
    例如:刻字 khik jī、刻印仔 khik-ìn-á(刻印章)。
  2. [時] 古代記時的名稱,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
    例如:午時三刻 gōo-sî sann-khik。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