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0.01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血氣脈息。漢.桓寬《鹽鐵論.輕重》:「陽氣盛則損之而調陰,寒氣盛則損之而調陽,是以氣脈調和,而邪氣無所留矣。」《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2.氣力。《金瓶梅》第八七回:「那婦人能有多大氣脈?被這漢子隔桌子輕輕提將過來,拖出外間靈桌子前。」
3.氣運。元.湯顯祖《牡丹亭》第五一齣:「淮海維揚,萬里江山氣脈長。」
4.詩文繪畫的氣勢脈絡。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六:「詩雖工,氣脈不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血管。如:「動脈」、「靜脈」。
動脈的振盪。如:「脈搏」、「把脈」、「診脈」。
像血管一樣,有條理分支的事物。如:「葉脈」、「山脈」、「礦脈」。
血統支系。如:「一脈單傳」、「一脈相承」。
脈脈:眼神含情,相視不語的樣子。如:「含情脈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除固態、液態外的形態。無固定的形狀、體積而能自由流動。如:「空氣」、「氣體」、「水蒸氣」。
人或動物的呼吸。如:「氣息」、「屏氣凝神」、「上氣不接下氣」。
自然界陰晴、冷暖的現象。如:「天氣」、「秋高氣爽」。
發怒。如:「生氣」、「氣憤」、「氣惱」。
存在人體血脈中使各器官發揮機能的原動力。如:「血氣」、「元氣」。
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如:「脾氣」、「朝氣」、「勇氣」、「氣色」、「垂頭喪氣」。
人的才華或行為風度。如:「才氣」、「驕氣」、「氣質」、「氣勢凌人」。
味道。如:「氣味」、「香氣」、「臭氣沖天」。
人的運勢。如:「氣運」、「氣數」、「晦氣」。
息息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關係極為密切或彼此契合無間。清.延君壽《老生常談》:「選古人五七古詩若干首,讀萬遍或數萬遍,熟其音節氣味,心解神悟,久久覺得……我之形神與古人之氣脈息息相關。」《清史稿.卷三八六.文祥傳》:「在彼有顧忌,覦覬亦可潛消,事不盡屬總理衙門,而無事不息息相關也。」
和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和舒緩。《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龍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數用語。山的氣脈所結,適宜築墓穴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士君子惑於龍穴,沙水之說,自心裡要想發達,不知已墮於大逆不道!」
張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約西元192)字伯英,東漢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善章草,後減省章草點劃波磔,創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韋誕稱他為「草聖」。王羲之、獻之父子的草書,頗受其影響。
一筆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筆後連綿不斷,氣脈相連所成的畫。
繪宗十二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畫論中,認為山水畫應避免布置迫塞、遠近不分、山無氣脈、水無源流、境無夷險、路無出入、石止一面、樹少四枝、人物傴僂、樓閣錯雜、滃淡失宜、點染無法等十二項缺失。見宋.饒自然〈繪宗十二忌〉。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