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38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邊。《左傳.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文選.江淹.別賦》:「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也作「水畔」。
問諸水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國以未進貢周室和周昭王南征溺死於漢水的罪名攻打楚國,楚國使者認為貢物未送是楚君的罪過,但昭王溺死於漢水之時,楚國勢力尚未達漢水,應去問漢水邊的人。典出《左傳.僖公四年》。後以問諸水濱比喻兩不相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邊。如:「河濱」、「海濱」、「她喜歡在湖濱散步。」
靠近。如:「濱臨」、「濱海公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色、無味的液體。如:「冰水」、「熱水」、「水火無情」。
江、海、河流、湖泊的總稱。如:「漢水」、「洛水」、「水運」、「水路」。
汁、液。如:「墨水」、「藥水」、「橘子水」、「檸檬水」。
死灰復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四五.寘鐇之叛》:「劉六、劉七、齊彥名等初發難于霸州。……劉六沉于水濱,此亦天亡之秋也。然而舍陸登舟,死灰復燃,賈其餘勇,三江騷動。」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死去的長輩加封諡號,這些行為都是違反禮節的。荀爽便引用典籍裡的記載,來糾正時人錯誤的禮教觀念,雖然沒有完全改變當時人的習俗,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後來「引經據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引用經書典籍等做為說話、作文的依據。
風馬牛不相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1>處南海,唯是風2>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注解〕 (1)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2) 風:雌雄因相誘而相追逐。一說通「放」。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禦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聞閑且共賞,莫待繡衣新。 贈王侍禦  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府縣同趨昨日事,  升沉不改故人情。上陽秋晚蕭蕭雨,洛水寒來夜夜聲。  自歎猶為折腰吏,可憐驄馬路傍行。 將往江淮,寄李十九儋  燕燕東向來,文鵷亦西飛。如何不相見,羽翼有高卑。  徘徊到河洛,華屋未及窺。秋風飄我行,遠與淮海期。  回首隔煙霧,遙遙兩相思。陽春自當返,短翮欲追隨。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鶺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雀形目鳴禽類。體長約五至六寸。頭黑,前額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長。因其鳴則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稱為「雪姑」。築巢於水濱石隙間,以昆蟲為食。也稱為「歎脊令」、「連錢」。
風馬牛不相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馬牛不相及」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1>處南海,唯是風2>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注解〕 (1)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2) 風:雌雄因相誘而相追逐。一說通「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