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沖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謙虛淡泊。《晉書.卷九一.儒林傳.杜夷傳》:「夷清虛沖淡,與俗異軌。」《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他襟懷沖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節一流人物。」也作「沖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液體澆注或調和。如:「沖泡」、「沖茶」、「沖牛奶」、「沖咖啡」。
用水刷洗。如:「沖洗」、「沖涼」。
水流撞擊。如:「沖積」、「沖破堤防」。
衝突、抵觸。如:「相沖」、「對沖」、「沖犯」。
化解厄運。如:「沖喜」。
謙和。如:「謙沖」、「沖和」。
向上直升。通「衝」。如:「一飛沖天」、「怒氣沖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濃、稀薄的。如:「淡酒」、「雲淡風輕」、「濃妝淡抹」。
不含鹽味或鹽味少的。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不計較。如:「淡薄名利」、「淡然處之」。
不熱心。如:「冷淡」、「淡漠」、「他淡淡的應了一聲,顯得很不熱絡。」
不旺盛。如:「淡季」、「淡月」、「今天的生意很淡。」
色淺。如:「淡黃色」、「這件衣服的顏色很淡。」
清淡:A>味道很薄,口味不重。如:「我平常吃得很清淡。」B>生意不好。如:「生意清淡」。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元.胡祗遹〈恆齋記為醫者宋和之作〉:「人肖天地以生,然而動輒悖德,悖德則且不能悠久者,意必固我以賊之,揠苗助長以害之,異常出奇以擾之。惟寧靜沖淡,不務外、不矜誇,中道而行,其庶幾焉!」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裴鉶《傳奇》(據《太平廣記.卷四三○.馬拯》引)1>唐長慶中,有處士馬拯性沖淡,好尋山水,不擇險峭,盡能躋攀。一日居湘中,因之衡山祝融峰,詣伏虎師。……見一老僧眉毫雪色,朴野魁梧,甚喜拯來,使僕挈囊。僧曰:「假君僕使,近縣市少鹽酪。」拯許之。僕乃挈金下山去,僧亦不知去向。俄有一馬沼山人亦獨登此來,見拯,甚相慰悅,乃告拯曰:「適來道中,遇一虎食一人,不知誰氏之子?」說其服飾,乃拯僕夫也。拯大駭。沼又云:「遙見虎食人盡,乃脫皮,改服禪衣,為一老僧也。」拯甚怖懼。……及明,僧叩門曰:「郎君起來食粥。」二子方敢啟關。食粥畢,二子計之曰:「此僧且在,我等何由下山?」遂詐僧云:「井中有異。」使窺之。...
問,這些觀念在當代文獻中沒辦法找到適切對應。(b) 許多不同作者所提出的「解決」或「新發展」看起來都沖淡了上述基本理論的提問,而且並非對理論的釐清或深入。(c) 許多已被提出的爭論、批評、關照,根本直接就錯了,要不然就是沒有直指維高斯基的理論視野。想使用近側發展區間這個概念的人,至少應該試著了解,維高斯基提出這个概念時,所想處理的特別理論和概念問題。 鷹架式知識整合鷹架理論(Scaffolding)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Vygotsky]所提出的教學理論,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的歷境裡碰到困難時,依據維高斯基所提出的「[近側發...
重修舊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恢復以往的情誼。[例]當年他們倆負氣分手,如今時間沖淡了以前的不悅,彼此又重修舊好了。
周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後,周作人作為《語絲》週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了大量散文,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思想漸離時代主流,主張「閉戶讀書」。30年代提倡閒適幽默的小品文,沉溺於「草木蟲魚」的狹小天地。此時直至40年代所寫的散文,格調「一變而為枯澀蒼老,爐火純青,歸入古雅遒勁的一途」(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影響日益縮小。 著作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讀抄》、《苦茶隨筆》、《風雨談》、《瓜...
嚴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妙悟說。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學李外,還學杜甫、韋應物。但主要傾向仍為王(維)、孟(浩然)沖淡空靈一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詩歌理論,著有《滄浪詩話》。創作成就遠遜於理論貢獻,歷來詩論家多指出這兩方面的差距。 參考資料《唐宋詞欣賞》地球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唐宋詞百家全集》廣州出版社,1994年9月
教學歷程本位的課程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案之教育革新理念。 四、沒有實質變革的革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新課程在教育系統當中各個層級傳遞之間的稀釋沖淡或扭曲變形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此種教育改革系統中各層次人員的課程內涵認知不一致,甚或矛盾衝突對立的變異現象,事實上可以從教育系統當中各層次人員之間不同的次級文化價值衝突觀點,來加以理解與詮釋。 五、教師即教室研究者如果學校教師能被鼓勵去反省檢討自己的教學實際問題,並在教室班級的社會體系當中,採取教育行動以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則課程改革之理念,將可真正落實在教室班級設會體系的脈絡情境當中。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歷程本位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