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8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治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刻印章、篆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研究。如:「治學」、「治經」。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經營。如:「治產」。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章。如:「印章」、「印信」、「官印」、「鋼印」、「六國相印」。
痕跡。如:「手印」、「沙灘上的腳印」。
印刷。如:「印製」、「印發」、「影印」、「刊印」、「排印」、「翻印」。
符合。如:「心心相印」、「互相印證」。
甘地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印度人甘地(Mohandas K. Gandhi)所提出的「不抵抗」、「不合作」的和平抗爭手段。甘地從事印度獨立運動,主張一切不與英人合作,亦不以武力抵抗。在經濟方面,印人專用印度土產;政治方面,印人不做英人統治印度的官吏。這種消極抗爭手段終形成英人與印度之間的無形戰爭,後來印度獨立,得此助益頗鉅。
東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1639~1695)俗姓蔣,名興疇,講經之餘,兼及中國古琴、書畫及治印技巧。死後其徒輯其傳譜,收十五曲,稱為《東皋琴譜》。
印度獨立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統治印度後,印度人所發動的獨立運動。其中以國大黨領袖甘地所採取的非暴力的不合作運動最具成效,使英國在經濟上遭受嚴重的打擊,並恢復了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終於在西元一九四七年獲得和平的獨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