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5.93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治絲而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絲而棼之語出[春秋左傳.隱公四年],現在常說成「治絲益棼」。意為做事不得法,越做越壞或越亂。記載魯隱公四年(西元前719年),魯國大夫眾仲回答魯隱公的話說:「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棼」為亂絲之意。
  此語歷史典故是:宋殤公即位之時,公子馮(衛國國君合法繼承人)投奔鄭國,鄭國人想立他為宋君,因而宋鄭兩國結怨。後衛國州吁自立為君,為了要報復鄭莊公曾經伐衛之仇,於是派使往宋國遊說:「宋國若討伐鄭國,不但可以除去公子馮的禍害,而且衛國與陳國、蔡國都會追隨貴國。」於是宋、陳、蔡、衛四國聯合出兵圍攻鄭國都城,經歷五天方才退兵。魯隱公就以此事詢問大夫眾仲的看法。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接詞: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若、如。如:「人而無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研究。如:「治學」、「治經」。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經營。如:「治產」。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絲。蠶所吐的東西,可製造絹帛。如:「絲線」、「絲巾」、「絲被」、「絲織品」。
指細長如絲的東西。如:「雨絲」、「髮絲」、「鋼絲」。
極細微的。如:「絲毫」、「一絲不苟」、「一絲微笑」。
指以絲為弦的弦樂器。如:「絲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紊亂。《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玩火自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隱公四年》公1>問於眾仲2>曰:「衛州吁3>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4>也。夫州吁阻兵5>而安忍6>。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7>,難以濟8>矣。夫兵,猶火也,弗戢9>,將自焚也。」 〔注解〕 (1) 公:指春秋魯隱公。 (2) 眾仲:春秋魯國大夫。 (3) 州吁:春秋衛國人,莊公之庶子,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弒之而自立。吁,音ㄒㄩ。 (4) 治絲而棼之:整理絲線不找頭緒,反而越整理越亂。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見「治絲而棼」。 (5) 阻兵:仗恃著強大的軍力。阻,依恃、憑仗。 (6) 安忍:安於做殘忍之事。 (7...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