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2.55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50~1516)荷蘭畫家。作品極具宗教色彩,表現出地獄刑罰和妖魔等景象。畫風奇異而富幻想,融合了近世寫實物象與中世紀幻想物象,含超現實特色,是十五世紀獨特的畫家。代表作有伊甸園、最後的審判。
波希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四九二至四四九年間,波斯欲與希臘爭奪小亞細亞殖民地、甚至征服希臘所引起的系列戰爭。在衝突期間雙方各有勝負,但最後希臘聯軍攻進小亞細亞,波斯承認希臘殖民地的獨立,戰爭方告結束。
波希米亞人(Bohemia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希(Hieronymus Bosc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希米亞(Bohem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希米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捷克西部地區的波希米亞居民,多屬斯拉夫族的捷克人。相傳第一批吉普賽人來到法國時,被誤認為波希米亞人,因此吉普賽人也稱為「波西米亞人」。後來遂把輕忽規律或豪放不羈的人稱為「波希米亞人」。
波希米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捷克西部,四面皆山,中為平原,易北河及其支流分布其間。西元一九六八年和摩拉維亞一起併入捷克。農牧業興盛,產有木材、石灰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盼望、期待。如:「希望」、「希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面因震動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波浪」、「水波」、「波濤」、「平靜無波」。
物理學指由彈性體或流體振動所產生的現象,叫做波。如:「聲波」、「光波」、「音波」、「電波」。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
波及:影響。如:「波及無辜。」
量詞。用於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西發里亞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六一八年波希米亞和奧地利為反對皇帝專制統治和強制推行天主教而起,開啟三十年戰爭的序幕,至一六四八年簽訂西發里亞條約而結束。內容是法國得到亞爾薩斯的大部分,而瑞典、巴伐利亞等國也擴大領土,承認荷蘭和瑞士獨立,確認德意志諸侯的主權,加強帝國議會的權力,削弱皇帝和選侯的權力,規定天主教、路德宗、喀爾文宗信徒均享有平等權利。使得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法國雄霸歐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