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6.7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泥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刷術上為複製印版的母型。西元一八○四年由英國人史坦荷(Earl of Stanhope)伯爵所發明。作法是將黏土平塗成版,覆於活字排成的印版上,用力一壓,泥面就陷成陰文。在使用時澆鎔鉛於泥面,即成陽文鉛版。但泥版一經澆鉛,就會破碎,故只能澆鑄一次。
泥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版書是古代中東地區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約在西元前3世紀開始。其製作方法是:用黏土製成每塊重約1,000克的軟泥板,然後用斜尖的木製筆在軟泥上刻畫文字,文字刻畫之後放在陽光下曬乾,再放入火中烘烤。一部泥版書包括若干塊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帶有標記可容納這些泥版的容器。木架是其中的一種容器,泥版按順序放在木架上供人使用。
  19世紀中葉,英國人萊亞德(Austin Henry Layard, 1817-1894)在亞述巴撥王宮遺址首先發掘出這種泥版書,之後在巴比倫、拉格什、烏爾、瑪里等古城廢墟中亦有大量發現;且至今仍不斷出土。
  已發現的泥版書內...
泥版試印初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版試印初編〕為清代翟金生以畢昇方法印成自著詩文集的泥活字印本。翟金生字西園,生卒年不詳,安徽涇縣人,能詩善畫,以教書為生。據該書包世臣序:「(翟金生)讀沈氏筆談見泥印活版之法而好之,因搏土造鍛。」翟金生以30年心力,同他的兒子、孫子等多人,自造泥活字100,000個,分大、中、小、次小,最小5號,皆為宋體,筆畫精勻。於道光24年(1844)排印成〔泥版試印初編〕。翟氏自稱這種泥活字版為泥鬥板、澄泥板、泥聚珍板。道光26年(1846)翟氏又印成黃爵滋的〔仙屏書屋初集〕。咸豐7年(1857)翟氏又翻印明代翟氏宗族家譜,名為〔水東翟氏宗譜〕,封面上題有「泥聚珍版重印」字樣。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築牆或建築用的木夾板。如:「版築」。
印刷時用的印板,上面刻有文字或圖形。如:「版畫」、「雕版」、「鉛版」、「活字版」、「照相版」。
泛指書籍等印刷品或影音圖像。如:「版權」、「出版」、「盜版光碟」。
印刷品印行的次數。如:「版次」、「初版」、「再版」。
報紙或雜誌的版面。如:「頭版」、「財經版」、「社會版」、「藝文版」。
量詞:A>計算報刊頁面的單位。如:「今天的報紙共有十六版。」B>計算出版品印行次數的單位。如:「這本書已出至十二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水和成的土。如:「泥巴」、「泥土」、「汙泥」、「爛泥」。
如泥狀的東西。如:「印泥」、「肉泥」、「蒜泥」。
用土製成的。如:「泥娃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固執、拘束、放不開。如:「拘泥」、「泥古」。
停留不前。如:「你不要老是泥在這兒不走。」
塗飾。如:「泥牆」、「泥壁」。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