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流動     
瀏覽人次:1860 收藏人次:664401
不靜止、不固定。南朝梁.蕭統〈令旨解二諦義〉:「生滅流動,無有住相。」
代間流動     
瀏覽人次:5605 收藏人次:0
  「代間流動」是指兩代之間社會地位或階級層次的改變。代間流動的現象是社會學者關切的焦點,也是研究的主題。如果年輕一代的職業成就或社會地位高於年長的一代,稱為向上的代間流動;反之,如果年輕一代的職業成就或社會地位低於年長的一代,稱為向下的代間流動。如果兩代之間的社會地位或階級並無高低上下的變動,則稱為世代間階級地位的「傳承」,或世代間階級地位的「再製」。
  雖然這種代間流動的研究旨在比較上下兩代或兩代以上家庭成員的社會地位,但由於傳統上有關社會階級或社會階層化的研究,都是以男性的社會地位為本,因此許多學者所作代間社會流動的比較分析,也都側重於兩代之間男性成員(尤其是父子)的變動。不...
社會流動     
瀏覽人次:5008 收藏人次:0
社會流動是指個人在高低不等的社會位置裡,由一個位置移動至另一個位置的過程,期間可能或上或下,且此所指的流動並非劇烈變更,而是傾向於階梯式。註1個人與團體持續在社會階層中向上或下移動,下降流動意指損失,而上升流動則指獲得。流動的機會...
代內流動     
瀏覽人次:4287 收藏人次:0
  代內流動通常是指個人一生在職業成就或社會地位的升降變動。以個人一生社會地位的經歷為比較基礎,故有時也稱為「生涯流動」(career mobility)。
  一般人的生涯流動過程以向上流動的情形較為普遍,個人的事業通常是由較低的職位開始,逐步往上提升,屬於個人本身的向上流動;有些人則是一開始就可能因或其他原因擔任較高的職位,但其後因故漸往下跌落,屬於個人的向下流動;此外更有些人一生的事業或職位並無太大的起伏,屬於水平流動的類型。因此,代內流動研究基本土是比較個人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社會地位的情形。
  美國學者布勞(P.M. Blau)與鄧肯(O.D. Dunean)在一九...
杜納的競爭性流動     
瀏覽人次:2399 收藏人次:0
杜納(R. Turner)競爭性流動(Competitive Mobility)教育一項重要功能與社會選擇有關,亦即其對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的影響。社會階層化是社會經由某些方式而達成某種社會階級架構。而社會流動是社會階級架構相互間的變動。杜納將社會流動分為贊助式
贊助性流動     
瀏覽人次:2106 收藏人次:0
  贊助性流動與競爭性流動(contest mobility)兩個名詞,是以教育選擇策略的種類來區分教育制度的特諾(R.H. Turner)在一九五八年所提出的概念。
  根據特諾的看法,任何社會均有其獨特的民俗規範。不同社會的,民俗規範差異極大,因此各個社會用以控制社會的方式也有極大的出入。特諾在比較英、美兩國教育選擇的過程後,將社會陞遷的模式分為兩大類:即贊助性流動及競爭性流動;以一九五○年代末期英國的教育制度為贊助性流動的代表,以美國的教育制度為競爭性流動的範例。
  所謂贊助性流動,是指個人獲得某種社會地位,例如加入私人俱樂部,須先得到其他會員的贊助。此種制度最大的...
社會流動與教育     
瀏覽人次:1363 收藏人次:0
  社會流動是開放式社會(open society)的特徵;它的產生與社會的客觀環境以及個人的條件都有密切關係。在傳統社會或封閉式社會中,由於許多社會地位是經過世代傳承而得,受個人家庭背景的影響,故教育資格與社會流動的關係並不密切。在現代社會中,由於職業分工日趨專門化,很多職業必須以獲得必要的知識或技能為條件,而這些知識與技能又多經過學校教育而得,故教育與職業成就或社會地位的關係遂極為密切。
  國內外許多社會流動的研究,已經顯示教育的重要影響力。學者們所作的研究,雖然有範圍與重點的差異,但基本上這些研究的發現有一共同的特徵,即是社會地位較低而有較高教育者,有向上流動的機會,而且也可...
競爭性流動     
瀏覽人次:1235 收藏人次:0
  所謂「競爭性流動」,是指個人憑藉自己的才能與努力,運用各種方法,獲得應有的成就,贏得應有的地位。根據特諾(R.H. Turner)的看法,競爭性流動制度正好與贊助性流動相對,若以競賽為喻,競爭性流動好比大家在相同條件下,為獲得少數獎品(較高的社會地位)而公平競爭。因此,競爭性流動制度的特徵,乃在避免早期的分化或過早的判斷,也盡可能避免任何公開的淘汰。競爭者在競賽過程中,可以自願退出,但不會像在贊助性流動制度中,被取消參與競爭的資格。為使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避免隔離、延後,或將之減低至最小程度,以免偏而不公。
  但是,在競爭性流動制度下,由於缺乏控制的教條以及贊助性流動制度下的...
能量流動     
瀏覽人次:785 收藏人次:0
  指能量在生態系中流動的過程與現象。太陽是生態系中能量的最基本來源,太陽光照射到地面,其熱能可驅動生態系中的水分循環,而光化學能可被綠色植物吸收,進行光合作用,將無機的二氧化碳和水結合成有機的碳水化合物和氧氣,並將光化學能轉變成其他生物可以使用的化學能,儲存於碳水化合物中。動物在攝食植物後,這些儲存於植物體內的能量便進入動物體內。
  生態系的能量流動遵循熱力學之定律;能量不會憑空產生、能量在轉換過程中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轉換。經由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固定下來的有機碳量,稱為總初級生產量。但實際上,動物從植物體上所攝取到的是光合作用的淨初級生產量,這是因為植物本身在進行呼吸作用時會消...
縱向社會流動     
瀏覽人次:776 收藏人次:0
  社會流動若依流動的方向區分,可分為縱向社會流動(又稱垂直流動)與橫向社會流動(又稱水平流動)兩類。此種流動概念以美國社會學者索羅金(P.A. Sorokin)為開創者;索羅金在1927年出版的[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一書,是社會學界有關社會流動研究的先驅,此書提出了垂直流動與水平流動的概念。
  縱向社會流動又可依其趨向分為「向上流動」與「向下流動」二者。此種社會流動引起社會學者的研究興趣或注意,在於向上或向下流動,蘊含著成功或失敗的意義在內。
  所謂向上流動是指由較低的社會地位或社會階級,移向較高的社會地位或社會階級的現象。這種流動可能是一代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