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5.4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蹤無定,到處流浪的人。如:「他自稱國際浪人,時常在世界各國漫遊。」唐.柳宗元〈李赤傳〉:「李赤,江湖浪人也。」
2.日本幕府時代,德川管轄六十個藩,各藩主門下養有許多武士,後藩主互鬥,被滅藩的門下武士失去封祿、離開主家,成為失業或無業的武士,便稱為「浪人」。如:「他手持武士刀,十足像個東瀛浪人。」
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浮流蕩,不務正業的人。如:「他鎮日遊手好閒,是個浮浪人。」
浪人(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所謂「浪人」在古代係指脫離本籍地流浪他國者,迨至中、近世,則指失去主家,喪失封祿之武士;而現代乃指正在失業者,或是入學考試落榜,欲於第二年重考者,包括以大學為目標之大學重考生,或以高中為目標之高中重考生均是。
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anx ignobilis (Forsskål, 1775)
側線之直線部分具稜鱗29~32;脂性眼瞼蓋於眼睛後半部;胸部大部分被鱗,但腹側裸露部分的上緣成孤狀;下頜牙齒呈單列,上頜牙齒則呈帶狀分布。腹鰭,尾鰭及臀鰭黃色。最大體長可達115公分;最大體重可達52.6公斤,通常在80~90公分左右。
印度洋,中太平洋至夏威夷,北至台灣。
生活於河口及珊瑚礁區,礁石區內,以魚類為主要食物。
有經濟價值,為休閒釣場垂釣之魚種,同時也為水族館觀賞之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鰺科(Family Carangidae) Jacks,Pompano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水波。如:「波浪」、「浪潮」、「海浪」、「巨浪」。
像波浪起伏的事物。如:「聲浪」、「稻浪」、「麥浪」。
放縱。如:「浪跡」、「浪遊」、「浪子」。
輕率、隨意。如:「浪費」。
空有。如:「浪得虛名」。
浪漫:A>富有詩意、充滿感性氣氛的。如:「浪漫的夜晚」、「浪漫的詩人」。B>行為不積極或不受拘束的。如:「她個性浪漫,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重見天日」。見「重見天日」條。 01.宋.文天祥〈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02.《聊齋志異.卷一○.龍飛相公》:「如有萬分一,此即何難!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參考詞語︰再見天日注音︰ㄗㄞˋ ㄐ|ㄢˋ ㄊ|ㄢ ㄖˋ漢語拼音︰zài jiàn tiān rì釋義︰猶「重見天日」。見「重見天日」條。 01.《水滸全傳.第一○八回》:「今日得將軍到此,使我每再見天日。」
武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及日本中古社會的一種階層。以作戰為職業,且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例]日本的幕府沒落後,不少武士頓失所依,成為浪人
武士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稱作侍,さむらい;也有稍微古老的說法武士,ぶし)的道德規範以及哲學。如同歐洲中世紀出現的騎士精神,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只有通過履行這些美德,一個武士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切腹(腹切はらきり、切腹せっぷく)自殺。新渡戶稻造認為,對武士來說,最重要的是背負責任和完成責任,死亡不過是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沒有完成責任所規定的事務,簡直比死還可怕。認為切腹是武士唯一謝罪的方法的觀點是錯誤的。浪人指的是武士畏罪逃亡或效忠的君主或國家滅亡卻畏懼死亡的人。 1869年,明治政府通過...
重睹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重見天日」。見「重見天日」條。01.宋.文天祥〈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02.《聊齋志異.卷一○.龍飛相公》:「如有萬分一,此即何難!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