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6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海上搶奪財物的盜匪。《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某曾與海寇相持,身遭數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鄰陸地,比洋小的水域。如:「黃海」、「南海」、「地中海」。
內陸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裡海」。
比喻數量龐大的事物。如:「花海」、「火海」、「人山人海」。
大的。如:「海量」、「誇下海口」。
領域。如:「苦海無邊」、「學海無涯」。
與海洋有關的。如:「海員」、「海事」、「海軍」。
海報:貼在街頭或公共場所,上有圖畫和文字,具有宣傳、廣告作用的大型紙張。如:「此處不可張貼海報。」
海關:設在機場、港口,對進出口貨品、行李進行檢查並徵收關稅的機關。如:「他是海關的檢查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搶匪。如:「匪寇」、「流寇」。
仇敵、敵兵。如:「寇仇」、「敵寇」。
入侵、侵犯。如:「寇邊」、「入寇」。
司寇:古代掌理刑獄的官員。
綠林好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山林間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人。《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後來遇著施仕綸施按院,放了漕運總督,收了無數的綠林好漢,查拿海寇。」
倭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付倭寇,引起朝臣的爭辯。一位負責海防事務的大臣,嚴厲推行海禁政策,訓練兵卒,加強防備,並且切斷內地與海寇的交通,捕殺通倭的富豪奸商。此一政策雖有成效,卻與逐漸興盛的海上貿易趨勢相違逆,招致沿海商民以及閩浙出身官員的強力反對以致無法貫徹執行。前線主帥倍受朝廷掣肘,倭寇更形猖獗,倭寇盜匪相結,大舉入寇,江蘇、浙江、福建的許多城市與農村均遭蹂躪。抵禦倭寇的明朝將領之中,戚繼光表現最為卓越,他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長槍、重矢等武器的特點,設計一個新的陣法,叫做「鴛鴦陣」,使持用不同武器的士兵協同作戰,各盡所長,密切配合。他的軍隊訓練...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