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6.9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對雙方在海上進行的戰役或戰鬥。如:「聯軍在海戰方面,取得絕對的優勢。」
海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交戰時,依靠大量的人員突破敵方陣地,以人的肉體抵擋對方槍炮,使對方不忍射擊或無暇射殺,是一種不惜傷亡的作戰方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仗、爭鬥。如:「戰爭」、「戰鬥」、「抗戰」。
與爭鬥有關的。如:「戰場」、「戰術」、「戰略」。
抖動。通「顫」。如:「膽戰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鄰陸地,比洋小的水域。如:「黃海」、「南海」、「地中海」。
內陸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裡海」。
比喻數量龐大的事物。如:「花海」、「火海」、「人山人海」。
大的。如:「海量」、「誇下海口」。
領域。如:「苦海無邊」、「學海無涯」。
與海洋有關的。如:「海員」、「海事」、「海軍」。
海報:貼在街頭或公共場所,上有圖畫和文字,具有宣傳、廣告作用的大型紙張。如:「此處不可張貼海報。」
海關:設在機場、港口,對進出口貨品、行李進行檢查並徵收關稅的機關。如:「他是海關的檢查員。」
萬曆三大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援,不能勝,再派平寧夏勃拜之亂的李如松支援。李如松奪回平壤,進擊京城,與日軍進入相持不下的局面。在海戰方面,朝鮮名將李舜臣克制日本海軍,切斷日本的補給線,日軍不己困難;明君也不能獲勝。明與日本只能議和,此為第一次「朝鮮之役」(1592~1596)。1597年,豐臣秀吉又發動第二次「朝鮮之役」,明又派軍支援。日本自始即陷於苦戰。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後,日本撤軍。前後兩次長達七年的朝鮮之役,使朝鮮頓時化為廢墟。明朝兩次出兵,不僅喪失許多人命,也使明朝的財政負擔透支了一千萬兩。另一方面,由於這次的戰爭,明朝在遠東方面的防...
旗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艦隊中司令官或最高指揮官所乘的軍艦。[例]海戰開打後,司令官始終在旗艦上坐鎮指揮。
老人與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所著。西元一九五二年出版。敘述二十世紀中葉,在古巴哈瓦那港和墨西哥灣,一位古巴老漁夫與大海戰鬥及捕魚的艱苦經歷,而最後僅得一條大魚的殘骸,故事頗富哲理。
福克蘭群島(Forkland Islan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