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80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減少與增加。宋.蘇軾〈赤壁賦〉:「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生態上指同一個環境內,原有的生物群聚可以作暫時或永久的消失,而由另一新群聚所取代。其中的植物、動物相改變會逐漸趨於極盛期,此種交替的現象,即稱為「消長」。
生態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態消長1.1 生態消長的原則1.2 消長的過程1.3 初級消長和次級消長1.4 巔峰群集1.5 *引用相關文獻* 生態消長生態
原生演替,初級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初生演替。在原生裸地上開始的順行演替。如裸露的岩石、海岸、湖岸、湖泊與池塘、岩屑堆等。由於引起演替的因素,從群落的關係來說,很大程度上是群落本身發展的結果,所以又稱自發演替(autogenic succession)。
消長,演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特定地區植物相隨時間改變之過程謂之,其中一植物群落被另一植物群落所取代。
  Sun plant陽性植物在強光環境下才能健壯生長的植物。
次生演替.次階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環境條件改變或人為干擾引起原生植被的一定程度破壞以後,在新的環境下發生的演替。
植物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的植物社會不會長久不變的維持一穩定的狀態,而受棲地環境因子的變化而改變,此等改變使甲植物群落被乙植物群落取代,乙植物群落被丙植物群落取代,繼續下去,則植物社會因時間而演遞,故稱為「植物消長」。
次階植物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個植物消長達到某一狀態,或一生態系已建立後,突然生育地遭受破壞,植被演遞再度開始,此時植物的演遞很可能重複過去的植物消長順序,此種消長的程度視生育地被破壞的程度而定。
自發性的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本身對棲地環境的變導致植物演遞的現象謂之自發性的消長,並可歸納於如下幾個原因:1.土壤之堆積2.土壤結構之變化3.土壤水分的變化4.土壤的演化;5.營養物質之循環6.植物毒物質之累積7.光8.溫度9.以其他可能的環境因子。
破壞性的消長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棲地突然受到外來的衝擊,致使植物相不得不變化而發生消長的現象。此種突來的破壞性(如火山爆發、地震、坍方等),導致植物消長並造成初階或次階的植物消長
規律性消長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長的過程循著一定的時間或周期,做有規律的改變,如數月,一年或數年間的重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