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80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淹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才埋沒未顯,陸沉下僚。《左傳.昭公十四年》:「赦罪戾,詰姦慝,舉淹滯。」《晉書.卷三.武帝紀》:「乙未,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
2.長年流離漂泊。《紅樓夢》第六六回:「你乃是萍蹤浪跡,倘然淹滯不歸,豈不誤了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水覆沒。如:「淹沒」、「水淹金山寺」、「一夜大雨,許多地方都淹水了。」
久留。如:「淹留」、「淹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不流通。如:「停滯」、「滯留」、「滯銷」、「積滯」。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 02.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九齣》:「身淹滯,謾高歌劍鋏,樂道安貧,待時終覓上天梯。」 參考詞語︰守道安貧注音︰ㄕㄡˇ ㄉㄠˋ ㄢ ㄆ|ㄣˊ漢語拼音︰shǒu dào ān pín釋義︰猶「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 01.《舊唐書.卷九○.王及善等列傳》:「贊曰:『……守道安貧,懷遠當仁。』」 參考詞語︰安貧守道注音︰ㄢ ㄆ|ㄣˊ ㄕㄡˇ ㄉㄠˋ漢語拼音︰ān pín shǒu dào釋義︰猶「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 01.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0...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1>司馬重湘家貧,因此無人提挈,淹滯至五十歲,空負一腔才學,不得出身,屈埋於眾之人中,心中怏怏不平。乃因酒醉,取文房四寶,且吟且寫,遂成怨詞一篇,……寫畢,諷詠再四。餘情不盡,又題八句:「得失與窮通,前生都注定;問彼注定時,何不判忠佞?善士歎沉埋,凶人得暴橫;我若作閻羅,世事皆更正。」不覺天晚,點上燈來,重湘於燈下,將前詩吟哦了數遍,猛然怒起,把詩稿向燈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還有知,將何言抵對?我司馬貌一生鯁直2>,並無奸佞,便提我到閻羅殿3>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說罷,自覺身子困倦,倚卓而臥。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警世通言...
指日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樂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01.《晉書.卷九一.儒林列傳》:「史臣曰:『……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02.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九齣:「身淹滯,謾高歌劍鋏,樂道安貧,待時終覓上天梯。」 
指日而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何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何、因何。《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卷一三二.沈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