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4.35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湘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名臣曾國藩招募湖南人所組成的軍隊。先後平定太平軍及回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湖南省的簡稱。
湘江:發源於大陸地區廣西省靈川縣東海陽山的河流。自東北流入湖南省境,在長沙縣注入洞庭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屢敗屢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屢次戰敗,仍繼續奮勇作戰。相傳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屢吃敗仗,曾國藩上書朝廷,言及「屢戰屢敗」,經李元度更改為「屢敗屢戰」,以顯示其奮勇無畏的作戰精神。後多比喻雖然屢次遭受挫折失敗,仍然努力不懈。如:「這支職棒隊伍,屢敗屢戰,愈挫愈勇,充分發揮運動家的精神。」
時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稱某一段期間。如:「小時候的玩伴,現在都已成家立業。」《老殘遊記》第七回:「當時正是粵匪擾亂的時候,他從四川出來,就在湘軍、淮軍營盤裡混過些時。」《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成功的時候,蕭雲仙騎著馬,帶著木耐,在各處犒勞百姓們。」
曾國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清湖南湘鄉人。倡率湘軍,滅太平天國,以功封一等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歷任兩江及直隸總督。治軍居官,粹然有儒者風度,學通漢宋,破除漢宋門戶之爭。卒諡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子弟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本鄉或本土的年輕人所組成的軍隊。如:「清末曾國藩帶領的湘軍,就是從湖廣徵召來的子弟兵。」
太平天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擾外國商業的進行時,列強終於意識到清朝的存續更能保障不平等條約的運行。另一方面,曾國藩多年征戰的湘軍終於開始獲得朝廷的支持,並在曾國藩的支持下令李鴻章組成淮軍,左宗棠也齊力困住了洪秀全。當然,除了外在的不利因素之外,太平天國自身的內鬨、制度的矛盾、戰略的失敗和與列強的關係等,也都招致太平天國走向了滅亡。 影響在這場戰役中,領導軍隊的曾國藩和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獲得要職,主要的權力漸漸開始產生了轉移。而這也使滿清的權力不再集中,地方要員影響力的擴大,如1900年爆發的義和團,東南各省單獨締結了東南互保協定。而如
雲南回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咸豐六年,雲南因回人與漢人不和睦及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不同,回教掌教馬德斯暗中勾結回眾起事,以馬如龍部最強,史稱「雲南回變」。後於同治十二年,岑毓英巡撫得湘軍援助始將之肅清。
鄉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地方的武裝部隊。清時曾國藩所練的湘軍、李鴻章所練的淮軍,起初皆屬鄉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