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5.11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準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定、一定。如:「這事可沒準兒。」
準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不準、不能肯定。如:「他參不參加,沒準兒。」
沒有準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定確的主意或準則。引申為不知該如何是好、不知道該怎麼辦。如:「小張也沒有準兒,掛了電話,就去找廠長。」
準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把握。如:「他做事一向是有準兒才動手。」也作「有準頭」。
3.意志堅定,不為人所動搖。如:「待人處事必須有準兒,才能立住腳。」也作「有準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範、法度。如:「標準」、「準繩」、「水準」、「準則」。
正確。如:「準確」、「精準」。
依據、依照。如:「準此辦理」。
預先。如:「準備」。
即將成為、或程度相近。如:「準新郎」、「準媳婦」、「準國手」、「準博士」。
一定。如:「聽我的話準沒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如:「嬰兒」、「幼兒」、「兒童」、「兒戲」、「小兒科」。
年輕人。如:「中華健兒」、「三軍健兒」。
男孩子。如:「兒子」、「男兒當自強」。
兒女的總稱或自稱。如:「吾兒」、「不孝兒」。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構成衍聲複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注音ㄦ),一般而言沒有意義。如:「花兒」、「那兒」、「老頭兒」、「慢慢兒」。
斯巴達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巴達教育是一種嚴格的教育和培訓制度,斯巴達的兒童一出生,便必須接受挑選,凡被認為體質不合乎健壯標準兒童便會被棄之荒野。 起源 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南部的平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邦,由於統治者斯巴達人(Spartans)是外來的民族(約3萬人),與原有居民希洛人(約30萬人)相差甚遠。  由於上述原因,加上該處發展海運不便,但是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良好條件,因此逐漸成為諸城邦中最大的農業奴隸制國家。由於農奴的人數遠多過斯巴達人,因此斯巴達開始訓練自我成為一群具有強大戰鬥力的民族。 內涵否認家庭功能、強調集體意...
破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歇後語)沒準兒。如:「『他今晚來不來?』『他是破錶──沒準兒。!』」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