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53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溪谷、山溝。《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不忘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志之士,雖死於荒野山谷,而無遺恨。比喻時刻不忘為正義而獻出生命。語本《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人死後無人將其屍體埋葬,而扔在山溝裡。後用來稱自己死亡的客氣語。《戰國策.趙策四》:「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
轉死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輾轉死於水溝、山谷。《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饑寒不贍,轉死溝壑。」《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奈何踐民田禾稼,將使百姓轉死溝壑乎。」也作「轉死溝渠」。
老死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饑歲荒年,老弱而死者,被棄屍於荒郊野外,不得安葬。典出《孟子.公孫丑下》。形容年老而死無葬身之地。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上以安二宮朝夕之養,下以濟四方億兆之命,則臣雖老死溝壑,瞑目於地下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谷、溝。如:「丘壑」、「溝壑」、「千山萬壑」。唐.王維〈終南山〉詩:「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道、凹槽。[例]田溝、溝渠、溝壑
白駒過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梁書.卷四四.世祖二子列傳.忠壯世子方等》:「(忠壯世子方等)嘗著論曰:『人生處世,如白駒過隙耳。……生在蓬蒿,死葬溝壑,瓦棺石槨,何以異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推己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傅玄《傅子.卷一.仁論》昔者聖人之崇仁也,將以興天下之利也。利或不興,須仁以濟。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夫仁者,蓋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無施于人1>,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于父母,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子者,不失其事親之道矣。推己心有樂于妻子,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歡矣。推己之不忍于饑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餧之憂矣。此三者,非難見之理,非難行之事。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哉。 〔注解〕 (1) 己所不欲,無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出自《論語.衛靈公》。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