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溯流徂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流而上,到達源頭。比喻追根究柢,深求本源。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一.道學》:「其能發明先賢旨意,溯流徂源,論著講解卓然自為一家者。」也作「溯流求源」、「溯流從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逆流而上。如:「溯洄」、「溯江而上」。
探究、追念過去。如:「追溯」、「溯本」、「溯源」、「不溯既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液體移動。如:「流動」、「奔流」、「流汗」、「血流如注」。
移動的液體。如:「水流」、「洪流」、「河流」。
像水流般移動的現象。如:「潮流」、「寒流」、「氣流」、「電流」、「暖流」。
品類、等級。如:「名流」、「上流」、「下流」、「第一流」。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亡」、「流離失所」、「流動人口」。
派別。如:「流別」、「流派」、「三教九流」。
沒有根據的、不明來處的。如:「流言」、「流譽」、「流彈」。
傳播、散布。如:「流傳」、「流芳萬世」。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光」、「流年」。
趨向。如:「流於形式」、「流於鋪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的起始處。如:「源頭」、「泉源」、「飲水思源」。
事物的根本或由來。如:「根源」、「源流」、「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往、去。《詩經.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2.死亡。通「殂」。晉.李遼〈上表請修孔廟〉:「二臣薨徂,成規不遂。」宋.王安石〈虞部郎中晁君墓誌銘〉:「方冬告役,君夏而徂,壽五十五,識者歎吁。」
已往的、過去的。《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贊曰》:「徂年已流,壯情方勇。」宋.陸游〈病少愈偶作〉詩二首之二:「但恨著書終草草,不嫌徂歲去堂堂。」
至、及。《詩經.大雅.雲漢》:「不殄禋祀,自郊徂宮。」唐.韓愈〈祭董相公文〉:「自邇徂遠,混然一區。」
溯流求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逆流而上,探求源頭。比喻追根究底。《元史.卷一九九.隱逸列傳.杜瑛》:「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以拯數百千年之禍。」也作「溯流徂源」、「溯流從源」。
溯流從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溯河源。比喻探求本源,追根究柢。如:「端正社會風氣,必須溯流從源,從加強家庭倫理道德做起。」也作「溯流求源」、「溯流徂源」。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