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2.7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漸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漸、漸漸。宋.胡仲弓〈謁金門.蛾黛淺〉詞:「漸次梅花開遍,花外行人已遠。」《紅樓夢》第六四回:「供奠舉哀已畢,親友漸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賓送客等事。」也作「漸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步的、慢慢的。如:「漸漸」、「逐漸」、「循序漸進」、「漸入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的,排序緊接在後的。如:「次日」、「次年」、「次子」。
等級較差的。如:「次等」、「次貨」、「次級品」。
等第、順序。如:「名次」、「次第」、「層次」、「次序」。
旅途中暫居的處所。如:「旅次」、「客次」。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回數的單位。如:「初次嘗試」、「第三次段考」。
望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1>行役2>,失汲道3>,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饒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雄才大略,多權詐,能作詩文。起兵追擊黃巾賊,討伐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封為丞相,官拜大將軍,爵號魏公,後死於洛陽。子曹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2) 行役:行軍。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葉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色紅或白。果實味酸,可食。 (5) 饒子:多子,指梅樹上結了很多果實。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山倒海」原作「迴山倒海」。袁山松,東晉陳郡陽夏人。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在他寫的《後漢書》中,有一段記載東漢最後一位皇帝獻帝的事蹟。獻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於董卓,後曹操以援救漢室之名討伐董卓。接著曹操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得勢後,漸次削弱諸雄的權力,手握國家大權,他架空獻帝,勢力日漸強大,以「迴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權移轉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認為,曹操以仿效堯、舜禪讓的美名,逼獻帝授權,實為竊國,與盜賊無異,毫無仁義可言。後來「排山倒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3) 軍旅:軍隊。 (4) 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的禮節。 (5) 袁伯業:袁遺,字伯業,東漢汝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為袁紹從兄,好學,初為長安令,其後袁紹任為揚州刺史,為袁術所敗。〔參考資料〕 晉.虞溥〈江表傳〉(據《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裴松之注引)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
浸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逐漸親附、漸次接近。《文選.王襃.洞簫賦》:「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淫叔子遠其類。」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存而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滋味也。」 02.《朱子語類.卷一一.學五.讀書法下》:「讀書閑暇,且靜坐,教他心平氣定,見得道理漸次分曉。」 參考詞語︰心正氣和注音︰ㄒ|ㄣ ㄓㄥˋ ㄑ|ˋ ㄏㄜˊ漢語拼音︰xīn zhèng qì hé釋義︰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唐.權德輿〈叔父故朝散郎華州司士參軍府墓誌銘序〉:「故祕書包公謂公內外脩理,心正氣和,君子以為知言。」 參考詞語︰心和氣平注音︰ㄒ|ㄣ ㄏㄜˊ ㄑ|ˋ ㄆ|ㄥˊ漢語拼音︰xīn hé qì píng釋義︰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宋.蘇轍《欒城應詔集.卷一一.試論八首.既醉備五福論》:「百姓相與歡樂於下,而後君臣乃相與偕醉...
不合時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漏,指盛水的銅壺;刻,音ㄎㄜˋ,指刻有度數的箭。以銅壺盛水,底穿一小孔,水漸漏則壺中漏箭上的刻度就漸次顯露,據以測知時刻。
惜墨如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輕於落墨。原指作畫時墨色宜一遍遍的薄塗,最後才能達到漸次深入、濃淡有致的深厚效果,而不宜一次大量使用濃墨。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寫山水訣》:「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清.閻爾梅〈葉澹生山人訪我黃龍潭上贈之〉詩四首之四:「傳梅得杏鉛華謝,惜墨如金筆意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